就在這時,李彥慶驚怒交迸,幾乎咬碎了牙關:“那幫文臣都該死啊!看他們把好好一個國家糟蹋成什么樣子了!”
李信連連冷笑道:“真的只是文臣的功勞么?沒有那位凌架于眾生之上、目空一切、剛愎自用的天子的積極配合,這些文臣有這個能耐將帝國雙璧花費數年時間打拼出來的良好局面在幾個月之內敗壞殆盡么?”
李信對大明朝廷的觀感一直不好,他在民間見過了太多的官員貪腐,不是一個兩個,而是全國都在貪。
這些王八蛋與縉紳勾結,遇到饑荒非但不救濟,還不讓那些良知未泯的士紳救濟,一心要將那些饑民通通餓死好吞并他們的田產,或者利用饑荒將囤積的陳糧提到天價來賣,大發橫財,讓百姓家破人亡。
貪官過著花天酒地的日子,少數幾個還想為老百姓做點事情的好官被京察逼得上吊,關外尸山血海,江南紙醉金迷歌舞升平,縉紳商賈家財萬貫不納一文,農民家徒四壁苛捐雜稅多如牛毛……
凡此種種無不證明,這個老邁的王朝氣數已盡,該系統清零了。直到他來到了遼東,遼東的蓬勃發展,讓他對明廷的觀感有所改變,這一戰使得他認為盡管這個老邁的王朝有種種不足,但是在對外方面絕不含糊,這一點還是值得肯定的。
所以,他投到全旭麾下,成為工業黨的一員,在工業黨內部,他利用自己的聰明,外加工業黨的良性竟爭機制,他不靠關系,不靠背景,全憑個人能力,慢慢成為工業黨最耀眼的新秀。
商國成立以后,他成了沈明澤的政務大事的得力助手,也成為全旭的軍務助力,文武雙全的李信,親眼見證著,全旭在一窮二白,如同荒蕪的遼東步上了發展的正軌,幾年時間下來就欣欣向榮了。
看著遼東百姓生活水平一點點的改善,看著邊關防線日益穩固捷報頻傳,李信心里也多了幾分希望,認為這個國家還有救,只要按著全旭的模式來,重現洪武、永樂時期的輝煌那是遲早的事情!
他非常清楚,全旭并不是一個專權之人,對于權力,全旭有著一種天然的抗拒,商國的政務幾乎都在以沈明澤為首的政務院手中,從立法,執法,施政、外交,商務等等。
軍務方面以袁樞為首的國防部和以朱兆宜為首的總參謀部掌握之中,全旭平時根本就不會管這些瑣事,他只問結果,不管過程。
如果有人對李信說,全旭會篡奪朱明的江山,他只會對那個人說:“狗屁”,全旭真正的愿望就是成為大明的冠軍侯,沒事的時候,帶著一支軍隊,將建奴按在地上摩擦摩擦,或者跑到東海釣魚,或者去找東洋小矮子們的麻煩。
他喜歡美食,對于金錢有著近乎狂熱的愛好,對于美女也來者不拒,甚至喜歡金發碧眼的番婆子……
唯獨對于紫禁城里的那座冰冷的御座沒有興趣。
然而,崇禎用一次固執的、愚蠢的北伐將這一絲希冀給徹底粉碎了!那位剛愎自用、固執多疑的天子在用理智克制了自己好幾年之后,變本加厲地爆發出來,一個輕率的決定就把整個正在好轉的國家推到了毀滅的深淵!
李信失望透頂了,他望著帳篷頂部發呆,掙扎與落寞都寫在臉上,半晌才聲音沉悶的說:“李將軍,你說,我們在遼東、在呂宋,夜以繼日廢寢忘食辛苦經營圖個什么?天雄軍在關外喝血水嚼草根數年苦戰圖個什么?東江軍在遼東幾十年堅守又圖個什么?我們再努力再拼命又有什么用?皇帝只要一道命令就能讓我們的努力全部付諸東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