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氏的大明文武百官,肯定會一直小心翼翼的戒備這個生死宿敵,無論什么時候,這都是一場沒有盡頭的戰爭。
就像在大明開國之初,在成祖時期,非常重視海洋,據野史記載,成祖是在建文帝失蹤以后,有傳聞說建文帝在南洋。
于是,成祖就打造了一支龐大的艦隊,七下西洋,大明打著通商探索的旗號,其實是為了消滅建文帝的勢力。
在全旭看來,這份記載,據有很高的可信度。
無論是探索海洋,而是通商,完全沒有必要承建如此規模的艦隊,要知道當時環球航行的麥哲倫或哥倫布,他們的艦隊規模都非常小,即使遇到意外,損失也在可以承受之內,但是鄭和當時的艦船超過兩百艘,部隊規模超過兩萬七千余人。
要知道,兩萬七千余人的海軍規模,放在后世也差不多是兩到三支航母打擊群的人數,這原本就是沖著滅國之戰去的。
全旭需要在海外為自己培養一個敵人。
這并不是全旭制造分裂,事實上,這并不存在所謂的分裂,在登基之后,肯定會封賞重臣,那么封地,全部不選擇在中原,而是選擇在海外。
美洲和非洲都很大,有足夠的空間夠全旭分封,如果他的功臣愿意就藩,全旭可以把的伯爵封為一千平方公里,侯爵就是一萬平方公里,公爵就是十萬平方公里。
到時候,全旭就可以打造大明日不落帝國。
雖然現在看,崇禎抵達澳洲,會有一定的隱患,可是全旭并不擔心,也不害怕。
就像澳大利亞自從英國殖民地獲得獨立以后,根本就沒有辦法真正的獨立,一直充當美國的小弟,這是因為澳大利亞擁有著人口和市場環境單一劣勢。
即使崇禎將來在海外建國,他們也離不開大明,離不開自己,西洋人會去找他們的麻煩,在這個時候,其實歐洲已經發現了澳大利亞。
崇禎肯定沒有能力自保,不能自保,那只能再抱全旭的大腿。
更何況,全旭不喜歡的那些士紳,可以發配給崇禎,崇禎再怎么樣發展,澳洲的人,一旦漢人,全球華人一家親。
當然,前提是打鐵還要自身硬。
只要大明實力足夠強大,一切問題將不復存在。
全旭拍了拍盧象升的肩膀:“以后保重,天雄軍你能帶走多少人馬,我準其帶多少人馬!”
盧象升沒好氣的道:“你就不怕我帶兵打回來?”
“哼!”
全旭撇撇嘴不以為然的笑道:“要說吟詩作賦,我不如你,要說治理地方,行軍打仗,盧建斗,你不如我!”
盧象升微微一愣,他還真是沒臉反駁。
與崇禎完成最終的談判,全旭也與崇禎、盧象升等人一起,在全家軍親衛騎兵旅,以及第六師的四個步兵團,一個騎兵團共計兩萬余人馬的護送下,浩浩蕩蕩前往京城。
崇禎九年七月二十日,崇禎皇帝的圣旨明發天下,禪位于全旭。
全旭在腦袋里想著霸氣的年號,取什么好呢?
建武?被劉秀取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