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拼的就是國力,雖然全旭沒有更改國號,現在已經被人稱為新朝,或王氏大明。全氏大明已經改掉了那糟糕得無以復加的制度,龐大的國力向軍事傾斜,而且也不再缺乏敢于跟清軍在野外爭雄的部隊。
就算勇猛善戰清軍除了被堆死之外還有什么選擇?
李信非常自信,全氏大明每一天都在高效的運轉,在京城的戰斗結束之后,來自工業黨的土地改革小組,開始深入民間,統計田產。
當然,京城包括順天府境內的二十多個縣城,已經進行了土地改革,經過這么一場混戰,順天府的人口減少了三分之二。
包括京城在內,整個順天府的總人口現在只有十六萬八千余戶共計九十二萬人。這其中,還要包括隨著全旭抵達京城的官員和將士。
當然,全家軍將士都是有土地的,不用在順天府境內分配。
這樣以來,順天府的土地在抄沒皇莊和勛貴的田地之后,以及漢奸士紳的土地之后,人均擁有土地就會多達六十七畝,可是,與遼東相比,北方的土地仍舊更少。
不過,相對而言,百姓們是非常愿意的接受全氏大明的,全氏大明的農民不僅沒有繁重的苛捐雜稅,也沒有沒完沒了的徭役。
像朱氏大明的官員,只會收稅。全氏大明的官員則帶著百姓開設農學補習班,教導農民種植高產農作物,科學種植,循環經濟養殖,科學灌溉。
當然,由于戰亂和崇禎的任性,今年北方的秋收基本上沒有指望了,田間地頭和溝渠,在全氏大明官員的帶領,開始以工代賑,讓他們趁著入冬之前,修繕溝渠,修建道路。
對于農民來說,干活,特別是給公家干活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給全氏官員干活則可以吃上飽飯,還能掙錢,簡直就是百年難得一遇的大好事。
百姓們在一邊工作,一邊開心的笑著,這對于李信而來,就是最大的褒獎。
這個國度是李信最理想的國度,這個國家是承載著他希望的國家,他絕對不允許任何人毀掉他。
李信的速度非常快,從豐臺到天津,到處都是全家軍的兵站,他可以不斷換馬,在抵達天津的時候,崇禎皇帝的坐駕換成了鄭和號。
鄭和號曾經是全旭的坐船,雖然是戰艦的樣式為了防止全旭下令戰艦參加海戰,上面的艦炮全部拆除了,現在只是一種比較抗揍的游艇。
李信拿出他的信物:“我要求見盧大人!”
盧象升看著李信,目光變得有些銳利:“你想做什么,弒君嗎?”
李信苦笑著拱了拱手:“不敢,我不敢有這樣的想法,他固然犯下了大錯,但,對你有提攜之恩,你是不會允許別人傷害他的。”
盧象升神色稍緩:“那你到底打算怎么做?”
“他不再活著,一旦活著,無疑就是火上澆油。”李信非常認真的道:“為了天下,讓他駕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