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七章經濟戰爭
這是一點讓全旭無法茍同的一個政策,犯了錯的官員發配到瓊州,或者其他邊地,這樣的人對于朝廷還有忠誠度可言嗎?
要知道,但凡邊地,民族成分復雜,涉及諸多事情,即使遇到問題,也是得過且過,或者捂蓋子,這個政策是非常不對的。
全旭望著沈明澤道:“以后內閣廢除非進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內閣的原則,應該效仿漢唐,不懂庶務,不得掌印,不經邊府,不得入閣!”
新朝的新氣象,其實是涉及了方方面面,并不是換個牌子,換個皇帝這么簡單。
首先風氣,原來的京城,其實也有很多政策,比如說大街上除非是軍情緊急的信使,不能縱馬狂奔,事實上這種事情根本就沒有人管,結果大街上每年不出個幾十條人命都過不去。
當然,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明目張膽的觸犯法律,就像官員不能喝花酒和嫖娼,事實上,大明的灰色產業的主要消費群體就是這些官員和士紳。
全旭在進入北京之后,迅速就采取原來在全家莊鎮的政策,成立了的居委會,事實上,居委會和各鎮一樣,每十戶設甲長,每十甲設保長,十保為一鎮。
每個居委會,其實也是一個鎮的級別。這里面居住的百姓,無論多忙,都會有人負責管理他們,該訓練的訓練,該處理的問題就處理。
在成立居委會之后,各居委會的主任們則進行系統的訓練,他們的主要要負責各自居會委轄區的街道衛生,也需要負責針對外來人口,以及官員違法亂紀的舉報工作。
當然,居委會和鎮一樣,除了負責治安巡邏治安員有補貼可以拿,其他人都是沒有薪水的義務工,他們要想獲得收入,就只能靠舉報,就像后世衍生出來的專門舉報亂停車或交通違規的那群人。
作為沒有車的老程而言,其實對于那些亂停亂放的非常反感,原本街道就窄,再加上亂停亂放,非常考驗司機的駕駛技術。但是對于有車的車主而言,就非常痛罵那些拿著拍違章的人。
這是一個相對的問題,就像在街道上,大家都不違章,交通事故的幾率幾乎為零,但是事實上,每年有多少事故是可以避免的?每場事故之后,就是血淋淋的悲劇。
全旭在進入北京之前,北京城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垃圾場,臭氣熏天,垃圾到處扔,污水橫流,如遇遇到雨天,水里都漂浮著黃白之物,要多惡心就有多惡心。
全旭并不是一個有潔癖的人,如果行軍打仗,沒有條件的話,他十天半個月不洗澡也能堅持,但是實在是受不了北京城的臟和亂。
在經過全家軍體系的治理以后,北京城大變了模樣,首先是街道上污濁的垃圾被清理干凈了,沒有下水道的也開始翻修了下水道,修建了大量的公共廁所。
至少現在走在北京城的街道上,還與金州有著明顯的區別,這硬件設施沒有改善完成,軟件是已經具備了。
委居會的收入來源于街道上亂扔垃圾的罰款,全旭可沒有像后世一樣,除非公務部門,其他人沒有罰款的權力。
罰款不是目的,但是,罰款卻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以前,京城的很多小巷,那就是公共廁所,不少人鉆進巷子,對著墻壁就可以解決大小便了,很多墻根都帶著斑駁的尿痕,現在這種現象,不說沒有,基本上是看不到了。
京城還有另外一巷最大的改變,就是以前總有一些拽得二五八萬的富人和勛貴,招搖過市,現在這種現象,同樣也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