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制士紳,然后惠及百姓,這是全旭的政策。
全旭進入北京,還給北京城帶來了繁榮,大量的店鋪開始易主之后,開始重新經營,沒有生計的百姓,也可以憑借著雙方,可以獲得工作,獲得穩定的收入。
全氏大明與朱氏大明最大的不同那就是,用工方面,朱氏大明的很多店鋪伙計,壓根就沒有工資,管飯就是恩賜了。
但是,在全氏大明,要么東主不雇傭伙計和工人,只要雇傭,那就需要付工錢,想要一頓飯把人收買下來,這是絕對不行的。
崇禎九年十月二十五日,全旭與其全家正式搬入被修繕一新的紫禁城之中,只不過,此時的紫禁城卻顯得空蕩蕩的。
因為全旭的家里人少,十二監四司八局全旭暫時沒動,但是卻放走了大量年邁的宦官的宮娥,這次遣散,倒不是直接讓人走,而是根據其進宮的年限,發放了一定量的安置費。
崇禎九年十月二十六日,全旭正式在太極殿登基,年號鼎新。
崇禎十年,也就是公元1637年則為鼎新元年。
全旭冊封其王妃朱微媞為正宮皇后,辛氏為淑妃,湯三娘則為貴妃。
長女全景慕為遼河公主,次女全景然為清河公主,庶長子全景陽為宋王,嫡子全景亮為太子。
全旭正式改大明內閣為政務院,政務院領導下屬財政、司法、教育、外交、商貿、工業、國防、安全等十九部。
同時,改北直隸為河北省,改遼陽、呂宋等議事府為省,新設天山省,省會駐地庫倫,瀚海省,駐南石城。改甘州衛為甘肅省,改河套議事府為寧夏省。中南半島同樣進入改組,設立五個省。
同時,改全家軍為大明皇家陸軍,番號授予共計第一至十六共十六師,共計八十四個旅。
全旭的親衛軍則更名為皇家親衛軍。
南下軍團則在接下來進行整編,需要等占領整個中南半之后。
全家軍海軍為大明皇家海軍,下轄第一、第二、第三,共三個艦隊,第一艦隊則負責遠東和北方的防御,第一艦隊分別設立旅順、海參崴、山海衛、天津、登州五處海軍岸防部隊,以及六支獨立打擊編隊,包括一個海軍陸戰旅。
三大艦隊司令級別則為師級,打擊編隊則為旅級,岸防部隊則為團級。
第二艦隊則設立臺北、臺南、瓊州、廣州、泉州,五處岸防部隊,共八支獨立打擊編隊。
第三艦隊則勝州、豐州以及三寶顏三處基地,暫時第三艦隊沒有分開,在馬六甲海域開始游蕩。
原遼東海軍軍事學院,改為大明皇家海軍軍事學院,大明皇家海軍軍事學院分別在天津和秦皇島建立分校區。
原遼東陸軍軍事學院,則改名為大明皇家陸軍軍事學院,分別在北京、保定設立分校區,為軍隊培養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