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要修鐵路是吧,鐵道會社內部,肯定要調遣精干力量,去往蝦夷支援建設。而且還要招募一部分人員,先去作為開拓者。
蝦夷肯定比江戶苦寒的,忠右衛門也承諾了。愿意去蝦夷的,拿雙倍俸祿,考察對象名額也向蝦夷傾斜。如果會社內部要提拔人才,也先考慮在蝦夷夕張干出成績的。
說話算話
関鉄之介再過幾年就四十了,所以已經沒有了那么大的沖勁,可是會社內好些二十多歲,沒有家室拖累的人,聽到這個條件,都躍躍欲試的。
畢竟三大會社的晉升是最透明,最講究本事的。就是誰能力強誰上去,完全不看你的出身。當然你有文化就更好一點,江戶大學到底是忠右衛門的嫡系嘛。
增子金八誠本身就是能寫會算的人,到了蝦夷,大小也算是一個人才啊。憑他的本事,好好干,要不了兩年,也能混一個改方或者組長干干。到時候関鉄之介在江戶這邊,想辦法給他調回來。
保不齊御家人也拔了,官身也有了,制服一穿,娶個豪商家的女兒,帶進來幾百兩上千兩的嫁妝。住大豪斯,吃天婦羅,不比尊攘強啊。
“去北邊,大小是個活路。你我雖非一母同胞,但也如手足一般。我為你作保,你就去蝦夷闖一闖吧。”関鉄之介不知怎么的,最后就勸了出來。
放棄尊王攘夷的話,到是沒有直接說出口,可這話里話外的意思,無非就是尋個活計,安安穩穩的過日子吧。
“”已經吃完便當的增子金八誠沒有說話。
他從京都逃亡到江戶,投靠関鉄之介,一開始滿腔都是激昂的義憤。認為天道不公,幕府軟弱可欺,洋夷在神國的土地上肆意橫行。非得他這樣的尊攘志士,好生的改換天地的顏色才行。
可一年多的潛伏生活,飯,飯吃不飽。睡,睡不踏實。出門在外就算是被混混打了,也不敢哀嚎出聲。生怕遇上幕府的官差,被逮捕發現。井伊直弼恨極了尊攘分子,一旦有人抓捕到,都是可以到官府領賞錢的。
在這期間,增子金八誠家里的妹妹還因為貧病交加而去世了。別說見上最后一面,知道消息已經是人死之后的兩個月啦。
“你便改化姓名,稱是我從弟便可。”関鉄之介已經想好了。
因為鐵道會社大規模的擴張,人員管理沒有那么嚴格的。有他這么一個內部人推薦,想來不會嚴厲的調查。到時候人往蝦夷一走,深山老林子里面鋪鐵路,誰還管你什么身份。你自己不說,就不會有人知道。
“鉄之介,你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