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果然不愧是圣人分身,縱然不談天道而論人道,其中玄奧則足以讓管夷吾如癡如醉。
他發現縱然是參悟人道,老子與通天亦是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當初雖然蕭升只聽過通天教主一次講道,但是也能感受到其道的勃勃進取之心。
但是老子所言人道,大多是循天地之變而執人道之力,卻是要比通天教主柔和許多。
就在函谷關令尹喜秉筆疾書之時,管夷吾與那頭大青牛卻沉醉與道境之中無法自拔。
對于老子而言,這除了是為他們講道之外,又何嘗不是其在自我梳理這次入世之得。
故此老子講道越到最后,便越是隨心所欲,已然忘卻了尹喜與管夷吾的存在。
而即便以管夷吾的道行,越是聽到后面也愈發感到艱難晦澀,至于那頭大青牛則是早已呼呼大睡起來。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不過當老子說起圣人之道時,管夷吾頓時忍不住心中一陣火熱。故此即便他此刻已然感覺道一陣頭昏腦漲,但是還是頑強的堅持下來。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故無為而無不為矣!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隨著老子最后的話音落下,管夷吾不由滿頭大汗的癱坐在下方,頓時面色慘白好似拼死搏斗了一場般。
至于尹喜,則是面色亢奮的將筆放下。他在放棄感悟老子所言的天地至理后,只是一味的記下文字,倒是免去了很多不必要的苦楚。
不過即便他記下了圣人之言,但是也同樣錯失了圣人親自講道的機緣,因此于他而言最后到底是得是失,一時還真不好論斷。
半晌之后,管夷吾勉強恢復些精神。只見他面色鄭重的朝老子稽首道:“多謝圣人!”
這番指點與蕭升而言可謂是收獲甚大了,畢竟每一個圣人都是大道之路上的先行者。
雖然他們道途不同,但是他們的指點對于蕭升而言,亦是彌足珍貴。
一旁的尹喜見狀頓時反應過來,于是也連忙拜倒在地。
老子見狀不由輕輕笑了笑,終究沒有說些什么,而是坐著大青牛緩緩的消失在天地之間。
……
老子說走就走的灑脫管夷吾是學不來的,他見尹喜怎么說也算是圣人門下弟子,于是索性邀請他一起前往稷下學宮。
在尹喜的解說之下,學宮諸子雖然對老子的離開心中頗為惆悵,但是也并未糾結太久。
畢竟如今稷下學宮之中隨著各方的人道英才源源不斷趕來,諸位稷下先生們的壓力也開始大增。
漸漸的學宮諸子之間不僅會相互切磋,同時還要應付越來越聰慧的學子的辯難。
而與之相對應的便是,學宮諸子的對于人道感悟,便在一場場磋磨之間飛快成長。
此刻的稷下學宮之中,人道靈光已然好似靈氣一般隨處充斥在學宮各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