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段正是薛平貴調戲王寶釧,王寶釧反嗆薛平貴的劇情。
素團和芋圓都是當代京劇大師,技藝爐火純青,引得臺下常常喝彩。
韓舟和巴熱也聽的如癡如醉。
曲目演完,全場喝彩。
演員們退入幕后。
然后底下的掌聲和喝彩聲越發高漲。
這時候,兩位演員被掌聲感染,又走了出來。
這里有個名目,叫做“返場”,是京劇表演里很常見的行為。
說明演員表演的好,觀眾們看的過癮,意猶未盡,所以用掌聲和喝彩,希望演員返場再唱個小段。
芋圓和素團,又唱了幾句《坐宮》的選段。《坐宮》是《四郎探母》里的一折,楊四郎和鐵鏡公主的戲。
唱完了,再次鼓掌。
又再次返場謝觀眾。
然后才結束。
人群散去。
巴熱感慨道:“京劇真的是國粹。”
韓舟道:“確實。京劇的門檻其實不低,唱詞無論是湖廣韻還是中州韻,都不那么好懂,就算是清末民國最火熱的時期,很多人也只是看個熱鬧罷了,其實并不知所以然。到了現代,各種藝術形式層出不窮,比京劇更接地氣,看京劇、看各種戲曲的人勢必越來越少。”
巴熱道:“真的太可惜了。不過沒想到,韓舟你竟然懂京劇。”
韓舟靦腆一笑:“小時候家里,喜歡聽黃梅戲。《天仙配》和《女駙馬》,樹上的鳥兒成雙對(唱),為救李郎離家園(唱),跟著哼唱,朗朗上口。上大學后,有京劇課,跟著老師聽了許多場京劇和昆曲,越過了那個門檻,從此便喜歡了。”
巴熱道:“真好。”
兩人不知不覺又挽著胳膊。
韓舟道:“任憑這樣發展下去,京劇只會越來越沒落。君不見每次春晚,到了京劇環節時,大家都離開電視機去盥洗室了……年輕人不愛看,老票友越來越少。”
巴熱點點頭:“是啊,雖然很可惜,但也是大勢所趨了。”
韓舟道:“如果用現代綜藝形式,制作出一款能夠吸引到大眾的,競賽類的綜藝節目,也許能吸引到更多年輕人的興趣。”
巴熱補充道:“這是有可能的。就像昆曲《牡丹亭》,進行了貼近年輕人的改造,便吸引到了很多青年關注昆曲。養活了好多戲班子。”
韓舟道:“是的,綜藝可以辦,但形式一定要貼近年輕人。京劇中有很多好聽的唱段,就算聽不懂,也能聽的入神。那些唱段是要重點在綜藝中呈現的。要將觀眾先引入門,吸引到他們,再關門打狗。”
巴熱嗔道:“什么破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