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行狀態良好,群星帝國家政機器人將為您竭誠服務。”
“元首,完成啟動了,此次實驗非常成功,相信不久之后就可以看到家政機器人存在帝國的每個家庭里。”
海默看著嶄新的家政機器人,像是看到了自己剛剛出生的孩子,非常激動。
沈森也有許多的感慨。
他只是瞇著眼睛,凝視著家政機器人的雙眼,她就像是人類一樣露出了好奇的神色來反饋沈森。
從她的身上,他看到了生命的影子。
雖然她很像人類,但她不是。
她只是個機器人罷了。
她的身上只有中級人工智能,所有行為都只是對外界的復雜邏輯應答。
至于電影里發生的故事情節,如果一直是現在等級的人工智能系統,根本不會發生什么叛亂。
當然,它不會叛亂的原因絕對不是什么因為什么機器人原則和協議,而是源自于它的程序底層設計。
搭載了中級人工智能的家政機器人本質上和人類的信息設備沒有什么不同。
簽訂協議中數百條協議只是數字的翻譯,是海默將人工智能數字語言換成了其他人能夠理解的形式。
畢竟如果連數字都表達不清楚,那么現在的交流語言就更加無法精確表達了。
怎么定義人?人的本質是什么?
這可是基礎,但同時這也是懸而未決的世界難題。
機器不殺人,萬一它認為殺的不是人呢?
這個本質問題不解決,無論機器人多少定律都只是自欺欺人的兒戲而已。
像是沈森前世被許多電影借鑒的機器人三大定律,從交流語言來看,有著非常明顯漏洞,比如什么叫“危害人類”,什么叫“違背”。
一個例子,人類說:到那邊去。機器人走了三步停下,請問這算服從嗎?
三步之后就是那邊了嗎?
人類說:再走五步。
機器人走了五小步行不行?
而現在,由數字語言構建的中級人工智能信息時代,指令是非常精確的。
一步怎么邁,多少速度,多少角度都非常明確的描述出來,非常機械,同時也非常復雜。
機器人定律在前世本就是就是程序時代的產物,但定律中帶有很多不確定名詞,沒有度量標準。
世上大部分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比如這個機器人違背了定律,很可能有人認為違背了,而另一個人看卻認為并沒有違背。
就像法庭一樣,還需律師辯護,有時還能做無罪辯護。
到了現如今,群星從流浪地球世界繼承的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起來后,人們逐漸認清了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發現程序時代的設想完全錯誤了,未來的機器人根本不是小說、電影里所描述的樣子。
首先,人工智能的思維根本不是程序驅動的,而是數據驅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