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后天學習決定了思維結果。所以過去小說、電影中說的改變了程序就能讓機器人發生革命,是很不現實的,制造者可以很容易預防這種事的發生。
除非把神經網絡權重徹底替換,但這和自己造一個新機器人有什么差別?
其次,為了安全考慮,一些關鍵行業的機器人大腦是不可學習的可能性更大,也就是說,一出廠是這樣的,永遠都是這樣的。
當然局部的適應性是有的,比如家政機器人,可以對你的房間越來越熟悉,做家務效率越來越高,但它大腦的核心結構卻始終不會變。
再次,如果有一個機器人變得越來越聰明,那么它更大的概率是它的大腦并沒有帶在身上,而是在云端,類似天樞。
機器人的身體或者說設備只是它的一個分身。
如果你買了一個機器人,實際上你買到的是一個軀體,它能執行云端大腦的指令。
再再次,更大的可能是,機器人身上有一個只能預測不能學習的分腦,真正可學習進化的大腦在云端,它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升級機器人身上的分腦。
所以,只要保證云端大腦不干壞事,機器人就不會干壞事。
這是目前技術水平可見未來的預測。至于更遙遠未來的情況,誰也說不準,會不會有人故意設計出反人類的機器腦?
如果出現那種情況,不是機器人反抗人類,而是人類反抗人類自己。
自打家政型機器人剛一推出,整個帝國便再次因這個名字而沸騰了起來。
家政機器人,代號為清理者,簡單易懂,聽起來非常沒有科技逼格。
不過它象征著群星帝國智能服務型機器人初代機的誕生,也是民眾幻想中的未來科技第一次走入千家萬戶。
畢竟是家政機器人,而不是很少于人接觸的工業機器人。
為了解決恐怖谷效應,海默院士便更新了大量的表情數據,豐富機器人的面部表情。
并且完善了人體細節,修改了外貌,采用稍顯卡通化的人物造型風格,將存在于幻想世界的角色般到了三次元中。
六種基本表情和根據情緒參數調整的數百種衍化表情,情緒表現力基本上和人類相差無幾。
家政機器人的官方形象被設定成了一位性格善良耐心,溫和認真,富有經驗的家政行業二十五歲女性和男性。
當然性別、性格、人種、頭發、眼睛服裝等等都可根據用戶喜好自定。
或許培養自己的娃娃是人類刻進骨子里的天性,有許多人都認真的設計自己想要的家政機器人風格。
蘿莉,御姐,少女,熟婦!
群星帝國的民眾掀起了自己設計購買家政機器人的熱潮,興沖沖的將這個充斥著未來科技感的產品扛回了家。
剛開始,他們還非常興奮的指揮家政機器人處理家務,掃屋做菜,不過到后來感情卻變了質。
有許多人將家政機器人買回家后,因為對方非常智能的反饋機制,久而久之真就當成了自己的男女朋友。
畢竟在他們的設計中,機器人添加了許多個人的喜好,完全符合自己審美,而且比起真人戀愛,有不少人更喜歡一心一意服務自己的機器人。
有人甚至是一口氣買了幾十個回去,燕環肥瘦應有盡有。
成為一個帝國的統治者是非常累的事情,不僅要考慮國民的衣食住行,還得考慮他們的精神狀態。
所以本著解決生物需求的原則,家政機器人出了衍生成人版,增加了部分人體器官。
因為這個,有許多男性同胞直接將沈森當成了他們的救世主,對沈森每日大唱贊歌,忠誠度飛速上升,比心靈廣播的效果還夸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