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這話在賈龍的耳朵里,怎么聽怎么都有些別扭。
好小子,不想劉景升自命為當世雅士,其子卻這般皮厚。
這就開始挖上了?
當然賈龍有點把劉琦想的太簡單了。
劉琦的本心不是想挖人,至少不是現在就就開始挖。
張任本就是蜀郡人,益州對他而言便是家,而且看他的樣子,似還頗為憧憬于賈龍。
只給劉琦這么點時間,他沒法挖,也挖不走。
他這么做說話,不過是想給張任爭個機會而已。
他相信,今日的事情一過,他在張任心中,差不多就會成為恩人層面的存在了。
受儒家思想影響,這個時代的人對于恩情的看重還是相當看重的,所謂孝為親報恩,忠為報君恩,儒家所推崇的忠義之思,在追本溯源上,都是以恩情為基礎。
劉琦已經打定了主意,他的這份推舉之恩,張任今天必須要受。
賈龍略作思索后,方才看向張任。
“張任,稍后汝再上臺與荊楚豪杰比試一場,若還能得勝,便卓汝做吾之護衛,隨身聽用。”
賈龍也不是不識貨的人,張任有這般好身手,他自然是要提攜的。
畢竟這年頭,壯士難得。
不過適才張任連勝五陣,若是賈龍當真荊州軍諸將的面直接提攜于他,未免太折荊州軍的面子。
賈龍本打算待大饗結束,再私下里對張任別做理會。
不過劉琦既然不介意,當眾說出這般話來,賈龍自然不能再私下對張任進行提攜。
但若是直接提攜,未免和他適才的話前后矛盾,且好似弄的他是沖著劉琦的話才提攜張任的,未免跌了賈龍的份。
于是,他便許諾再次給張任一個機會,若贏了,方得重用。
這也算是不讓劉琦在三軍面前唱獨角戲,盡撈人心。
但終歸還是慢了一步。
張任大喜過望,急忙拜道:“卑職多謝賈將軍提攜!”
說到這,張任猶豫了一下,又對劉琦道:“亦多謝公子。”
劉琦故作惋惜地嘆了口氣,道:“如此英武之士,可惜賈將軍竟似不肯相讓?”
賈龍哈哈大笑,開玩笑道:“劉公子倒是打的好算籌,可惜賈某人也不糊涂,英武之士某益州軍自當留用,便不勞劉公子替吾操心了。”
……
少時,卻見黃忠和文聘一同大步流星的走來。
劉琦適才讓文聘去在軍中召集勇士,沒曾想他卻把黃忠帶了回來。
黃忠今夜不曾飲酒,適才在眾人舉爵暢飲之際,他親自去周邊視察了幾圈。
雖然秭歸是荊州地界,周邊必不會有敵人來偷襲,但大饗時夜巡對黃忠而言是一種習慣,并不分在什么地方。
適才文聘讓手下的屯長和曲長去各部傳令,召勇武士卒參加角力,正好被巡營完畢的黃忠回來碰見。
知道了事情的始末,黃忠便拽住文聘,告訴他不必去征召了,他麾下有一人正可推薦于少君。
前一段時間,黃忠和文聘領劉表之命,招募了新兵共計五千,黃忠和文聘將這五千人分為兩營,由二人各自操練統管。
而在黃忠所統管的新軍中,有一個從南陽郡義陽投軍的勇武青年,為黃忠所看重。
正好今日劉琦要召人比試,黃忠就決定順水推舟,把這青年推薦給劉琦。
……
待聽明情況后,劉琦雖然黃忠引人來。
不多時,便見黃忠引著那青年來到了劉琦面前。
“聞少君欲在卒中擇選善角力者,黃某特舉薦此人。”
黃忠舉薦的人,劉琦肯定不會覺得有問題。
論及武技搏擊,整個南郡目下尚還找不出能夠足可在正面擊敗黃忠之人,其本人的眼光自然是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