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直接的結果……就是類似于荀爽那種被他提拔成三公的士人,不但不趕緊董卓,反倒是琢磨著怎么弄死他。
而且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討董聯盟中的刺史郡守們,有一半是董卓委派出去的,結果都調轉槍頭來打他。
經歷過如此慘痛的失敗后,董卓傷心了。
他對東漢王朝的士大夫圈不再抱有奢望。
他不再走拉攏路線,而是攥起了刀,堅決執行反抗就殺的強硬政策。
有基于此,在李儒看來需要向其示好的宗親聯盟,董卓卻決定出手去‘碰他一碰。’
這宗親聯盟和那些有士大夫門閥組成的關中聯盟沒什么兩樣,自己就是對他們好,他們也一樣視自己為圈外人。
那還留著他們干甚?
“相國三思,眼下雒陽正在進行遷都事宜,可謂內憂外患之局,相國若是再惹上那些宗親,怕是會礙遷都。”
其實,在初平元年二月,董卓便已經將遷都的事提上日程了,那個時候關東群雄剛剛立盟,還沒有打過來,那時候的董卓,舉已經覺得雒陽城并不適合他安居。
雒陽是帝都,亦是大漢第一城,雄偉壯麗,繁華似錦,董卓很喜歡這里,特別是喜歡劉宏留給他的那些女人和西園裸泳館。
但雒陽有一個弊端,就是離他的心腹之地涼州過遠。
假如在關中,董卓麾下的西涼軍被打散了,或是打殘了,他憑他這些年在涼州以及羌人中的威望,可以迅速的再拉起一支數萬人的隊伍。
但在雒陽不行。
在這里董卓手里的西涼兵死一個少一個。
可遷都對于董卓來說,并不是說說就能辦到的事情,這是一項長期的工程。
首先需要征調車輛,計人口,戶冊,統計太倉內的資產等等……
東漢末年可沒有銀行轉賬,太倉里的錢,都是拿車實打實的往外拉。
那些論以億計的五銖錢,可是實打實在的在那擺著,需要一車一車的往外拉啊。
雒陽還有百萬人口,且當中分為三六九等,有些人資產少,有些人資產卻富可敵國,要把這些人和他們的資產運調去長安,也要花上一陣時間。
要遷都,一次性的遷移是根本不現實的。
西涼軍也不可能全部派去執行遷都,關東群雄屢次前來攻打,董卓的主力軍基本全都在東面與他們對峙著。
河北的王匡,酸棗的兗州諸郡守,對于董卓來尚還算好說,只是陽人城的孫堅實在是太過掣肘,西涼軍幾番鏖戰不勝,對其無可奈何。
這也是董卓曾言:但殺二袁、劉表、孫堅,天下自服從孤耳。
……
董卓此刻的臉色有些潮紅,口中的粗氣也變的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