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如劉琦所承諾的那樣,過完了年節之后,劉琦便帶領一荊武卒,并待領典韋,太史慈,李典等幾名親信校尉,冒著冬雪嚴寒,率兵直入潁川境前往潁陰縣,去為司空荀爽吊喪。
大漢朝以孝治天下,荀爽的墳雖然遠在長安,但在荀氏本家這面,還是要為他擺靈位守孝的。
而他的直系子孫,則是最少得給他守孝半年。
半年的守孝時間,對于一個三公級的死人來說,已經是很丟面子的事情了,其實按道理最少也要三年才是。
當然,這期間,也會不斷的有荀氏一族的各方好友前來憑吊,而身為東道主的荀家,也自然是要好生的接待。
……
劉琦與其麾下一千多人直奔潁陰縣而走,陣勢可謂不小。
當然,雖然劉琦的身份不俗,但若是無緣無故的前來憑吊,多少也有些失禮數,所以劉琦才從荊南調趙儼,繁欽,杜襲三人代為引薦。
潁川八龍荀爽這一支中,荀爽的兒子是荀表和荀棐,他們繼承了荀爽的基業,在士族的政治資源上,可謂雄厚,但他們的名氣在歷史上卻遠不及荀彧,
但就目下的形勢而言,荀氏一族下一輩的主要政治力量還是掌握在這兩人的手中,這也是荀彧和荀諶兄弟遷族北上,重立基業的原因,因為在目下的荀氏一族中,荀彧兄弟著實還排不上號。
荀氏府內的伴當在接到趙儼,繁欽,杜襲,劉琦等人的名刺之后,飛快入內通報。
不多時,便見兩名身著白色葛巾以及白色的生絹喪服的青年,匆匆出府降階而迎。
不消多說,這必然是荀爽的兩個兒子,荀表和荀棐。
兩方的人各自見禮,因為大家都是有名望的士族,所以執禮甚恭,一點僭越之處也沒有,無半點馬虎。
繁欽,趙儼等人都是潁川名士,與荀家多年來都有千絲萬縷的往來,大家彼此也算相熟,唯有劉琦對于荀氏兄弟而言,是生客。
但這位生客,目下在南方的聲望實在太隆,不由得荀氏兄弟不謹慎對待。
畢竟,能夠上雒京師,殺胡軫,敗袁術,滅張羨,定丹陽山越,殺公孫越的青年……這年頭也著實不多了。
劉琦很有禮貌的向著二人拱手,道:“兩位少君節哀順便,南陽郡守劉琦,雖與慈明先生不曾相識,但當初慈明先生初至雒陽時,曾與家嚴有過數面之緣,聞慈明公仙逝,家嚴言大漢又失一棟梁矣,痛不欲生,本欲前來,卻被諸人所阻,畢竟嚴君目下鎮守荊楚不能輕動,無奈特命劉琦前來,代其憑吊,叨擾之處,還請二位少君見諒。”
言罷,便見劉琦介紹了一下隨同他一起來此的太史慈,典韋,李典等人。
蔡覓也隨劉琦來了潁陰,但她身為女流,有些事不方便露頭,況且她對于荀爽的死并無什么感觸,此來完全是為了張仲景一人,故而劉琦沒讓他跟隨自己來荀府吊喪。
荀表當先站了出來,對劉琦作揖道:“劉府君親臨,闔門上下,俱感厚意。”
說罷,荀家的這兩位兄弟,就將劉琦等一眾人引入了府邸。
既然是來憑吊,來了荀府,第一件事自然是要到靈堂祭奠。
杜襲,繁欽等人陸續拜祭,并致以憑吊之詞。
最后輪到劉琦,他先是對靈位長作一揖,然后便嗚呼長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