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涼騎兵的騎術非常好,他們每一名騎士都是常年騎在馬上,縱橫南北的優秀騎手,御馬的水平比組建時間不長的荊州騎士要強太多,這是劉琦用資源和兵器無法堆積出來的。
軍械可以用好鐵打造,但一名好的騎手,非得是靠常年在馬上磨煉,磨煉五年,八年甚至十年才能磨煉出來的靠錢靠糧靠資源堆積不出來。
劉琦再高明的主公,也無法破解。
想要彌補這方面的短板,就只能在戰術上取勝。
在荊州騎兵與那些西涼騎兵作戰的過程中,張任并沒有像是關,張,龐德一樣向前沖殺,他在后方,命人隨時發出指令,調整騎兵的作戰方略。
一旦發現己方騎哪支騎兵部隊沖殺的太過深入,有陷入敵人包圍的危險后,張任就果斷的命人用號角發號命令或是沖擊太猛的騎兵改道,他就讓側翼的騎兵去支援或是在發現了己方沖殺的勁頭過來,那就下令重新集結,讓騎手們畜滿馬力,重新布置陣型選擇沖鋒。
為了能夠達到這樣的作戰效果,荊州軍在號角傳令這方面,下足了功夫,他們號角傳令的頻率和號角中所代表的命令,在整個大漢朝,只怕是最多的。
原先,與其他敵人作戰的時候,荊州軍的這種戰法也曾取得過重大的成效。
但是馬騰不愧是久在涼州邊郡與羌族交手的老兵油子,他很快就看出了荊州騎兵作戰的勇猛和難纏,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于號角的傳令。
這樣的傳令方式有好處,可以讓三軍隨時改變戰術,用最好的狀態去與敵軍作戰。
但同時也有一個壞處,就是會讓士兵產生過度的依賴。
當然,每一支軍隊都會有這樣的依賴,只是看依賴程度的大小。
中原地區的士兵,對于將帥的依賴性是最高的,但是邊郡的士兵,特別是叛軍,就這種依賴而言,相對較小至少比荊州軍小。
當然這就是叛軍的特色,算是缺點但也是優點。
不好的地方就是他們獨立性較強,不容易指揮,好的地方就是若是失去了這個指揮,他們自我的適應能力要比中原的騎兵們要強。
“吹角吹角一直吹,使勁吹不要停的吹”馬騰向著身后的傳令兵咆哮命令道。
馬騰軍的號角聲一瞬間響徹在整個天空。
那連續不斷的號角聲音雜亂,絲毫沒有章法,混淆在空中,任憑其他的聲音再響,也不能夠清晰的傳到兩軍士卒的耳朵中。
不論是荊州還是西涼軍,突然遭到這樣的變故,直接指揮系統便立刻陷入了癱瘓狀態。
這副情勢不禁讓劉琦罵出一句“我日”。
著實是沒有想到,姓馬的不按套路出牌,居然跟他玩這一手。
劉琦不是神,他沒有辦法算準戰場的每一個細節,在瞬息萬變的戰場,劉琦不可能隨時保持全部優勢。
不過對于這樣的形勢,他并不是沒有辦法。
“要不,撤兵吧”賈詡也看到了對方的情況,隨即向劉琦諫言。
劉琦卻是搖了搖頭。
論陰謀詭計,賈詡乃是當世第一,但臨陣指揮兵將,他跟自己比還是不行。
“現在這種情況,若是讓騎兵部撤兵,那就是被馬騰追趕碾壓的結局,馬騰既然想玩大的,那我就跟他賭一把大的,我派全軍出擊,用人堆死他,任憑他騎兵再多,眼下也是強弩之末,在人墻之中,沒有沖擊的余地,就是再勇猛的騎兵,也是得乖乖束手待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