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非要說的中肯一點,只能說是一個平淡,而沒有什么文治武功作為的守成君主罷了。
甚至站在帝皇的角度上看,弘治的手段和文治武功,并不如他爹。
明憲宗,朱見深!
作為皇帝,成化實則是頗有作為的君主。
內平流民,一上臺就著手鎮壓天順年間醞釀的流民造反。
對外則有威寧海大捷、成化犁庭,同時還收復了河套。內政也得到了“仁宣之治于斯復現”的高度評價。
雖有弊政,但這不妨礙朱高熾對成化身為皇帝的評價。
至于他的個人爛事,則不在朱高熾的考慮范圍內,皇帝除了是君主,還是個人,但縱觀歷史任何人都可以被品德束縛。
同時遭后世評價,唯獨皇帝不可以!
因為皇帝代表的是天下,是整個時代,看的是文治武功,和江山社稷。
而成化帝作為一個皇帝,不僅是合格的還是有作為的皇帝。
因此,弘治帝朱佑樘從成化帝手中接手的,并不是想象中,那個一提到成化帝朱見深,就只有狹隘的“戀母癖”的爛攤子。
而是本就基礎還算可以的太平盛世!
再說弘治,如果他在接手成化帝朱見深的王朝后,將那些弊政避免,然后在原有的基礎上勵精圖治。
那絕對可以再創造一個仁宣之治的偉大盛世。
甚至因為他老子的一些爛事,說不定他一個人就能獨占一個盛世之治,而不是靠什么一生一世一雙人這種普通人的美譽來做門面。
但可惜,他沒能做到!
成化帝,朱見深當朝時遺留下來的弊政,在他掌朝的后期,不僅沒有得到改善,反而全部恢復并且還有惡化之勢!
他信用李廣(朱佑樘后期迷戀齋醮,被宦官李廣抓住機遇,投孝宗所好,幫忙張羅建造齋宮,燒制丹藥,從此扶搖直上,大受寵幸,賄賂他的人也隨之增多)、濫用傳奉官、沉迷齋醮靡費金錢……
此外,他還縱容外戚張氏一族,使得外戚危害之強大,可謂是終明一朝,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如果只是這樣那也還過得去。
畢竟只要是個皇帝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弊政,漢武帝還有巫蠱之禍呢。
所謂貨比貨得扔,人比人得死。弘治留給兒子正德的江山,和他的父親成化為他留下的江山完全不能相比。
弘治的唯一有點,就是他掌朝的時候,大明整體相較穩定!
因此朱高熾才會評價他,中規中矩。作為大明王朝中期的守成君主是及格的。
可要是說他帶領大明達到中興的高度,則有些夸大了。
弘治末年,更是國庫空虛、邊防廢弛、流民日增、民窮財盡。就算不說是爛攤子,也跟所謂的中興盛世半點搭不上關系。
尤其是后世李東陽更是直接上奏夸大,把事態上升到,事變之生,恐不可測的高度,以期可以達到諷諫效果,提醒皇帝。
此外還有當時擔任兵部尚書的劉大夏。
更是用不愿擔任兵部尚書的實際行動來表達大明所面臨的危機。
然而對以上種種弘治帝還表示疑惑和懷疑,這也就說明了他對底層百姓更是極其的不了解。
一個不懂明見疾苦的皇帝,當然不可以說他不稱職,但絕對稱不上合格。
此外,最讓朱高熾不滿,甚至一想起來,就眼底涌動寒光的,就是弘治五年的時候的,“葉淇變法”了。
但這一點,被朱高熾沒說弘治是個昏君,都是客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