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自然會有繼承者效仿。總有一日,世界會改變。每個男人,就算再位高權重,也只能有一個妻子。
而魏昭帝,他的做法不是丟光了男人的臉,而是堪比男人的典范。
他的其他為政措施,更是一個明君該有的氣魄。
適當放開鹽鐵專賣權,讓利于民。加強北方戍防,平定西南叛亂。魏昭帝登基之時,魏國幾百年的盛世已經趨于末世,唯有魏昭帝力挽狂瀾,才能積攢下這寶庫里山海一樣的財富。魏昭帝是很聰明,他卻偏偏生在了末世。
翻手十萬疆土,覆手生殺予奪,是盛世君主的權利。末世君主,只有日日耗盡心血,以求能補上破舊到到處是洞的國家。
魏國明面上是花團錦簇。其實是如大廈將傾,樹木內里已枯。各大世家都在忙著斂財,弄得財務**。
貪污,的確如跗骨之蛆,不治理不可。
可那時魏國的貪污,已經成了治理則亡國地地步。
治理貪污,光是一個螞蟻大的商人,他后面就會牽扯著的糾葛,就會讓當皇帝的人一個處理不好,引火燒身。
而且一個國家,除了需要那些剛正清廉的人,同樣也需要那些有點小小瑕疵,整個人卻仍舊如美玉一塊的人才。可好笑的是,當時的魏國,這兩種人都是被擠壓的對象。
更別提,魏國前幾任的皇帝,因循牽制,晏處深宮,綱紀廢弛,君臣否隔。于是小人好權趨利者馳騖追逐,與名節之士為仇讎,門戶紛然角立。馴至悊、愍,邪黨滋蔓。在廷正類無深識遠慮以折其機牙,而不勝忿激,交相攻訐。以致人主蓄疑,賢奸雜用,潰敗決裂,不可振救。故論者謂魏國之亡,乃天意。
任憑精彩絕艷如魏昭帝,也只能是耗干了心血,為魏國這個短命王朝再續了幾年命,讓他那一堆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紈绔同族子弟多喝了幾年百姓的血。再多的財富,也買不了賢才子孫,更別提魏昭帝晚期,魏國宗室們都只知道窩里斗,沒有奮斗的動力了,也絲毫沒有意識到魏國是大廈將傾,將來的危機早已浮現。
而魏昭帝死后,魏國因為沒有鳳逸這種名分上特別正統的太子繼承人,所以宗室們就打了個你死我活。這次變亂,讓魏國的統治機能從此癱瘓。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破壞,人民大量傷亡。
人之所以為人,講究各種禮儀規范,完全是在他不餓肚子的時候。所以當一個人肚子填不飽的時候,他就會變成殺人放火什么事都敢干的強盜。
亂世人名如草芥,只要給口吃的就能換得別人給自己賣命。
亂世,會讓所謂的貴族變成盛世里,貴人家養狗都不如的下場。
也會,給草莽出身,沒有任何家族可以依靠的草根英雄出頭之地。
終究老天爺給了白學和他父皇鳳華攪弄風云的機會,也讓魏國這幾百年經營下的江山全都送了白學和他父皇這兩個外人。
現在,更是連這最后的寶庫也沒歸了易如歌這個后世子孫,而是便宜了白學。
若是魏國的列祖列宗,特別是易如歌的親爹魏昭帝地下有知,豈不是要活活氣死。
還有,易如歌看到自己的親生母親被白學攬在懷里,心里會不會不好受。
鳳逸完全沒有注意到如今自己思緒是三步都離不了易如歌。
就連面對這金山金海,他看了眼易如歌這個沒心沒肺,到了這種地步還是不憂愁的臭丫頭,他都是下意識地去做。
好像關心她,已經成了他的一種本能。不需要思考,自然而然就會做。
鳳逸心思全在易如歌身上,白學就不同了。他出身貧寒,就算日后當上了皇帝。幼年時窮困至極到連一串冰糖葫蘆都買不起的日子,還是深深地印在他的腦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