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母終于不再發話了,這一輪舌戰,斯曉慧暫時領先。其實,她心里沒有一點快感,她自家老母怎么就是不明白,外面有些人,你越對他們好,他們就越把你當軟柿子捏。
話說回來,斯母指責親家上不了臺面,某種程度上跟她有莫大的關系,就老四結婚以后,她這個當媽的怎么指導女兒的呢?每次閨女回娘家,斯曉慧說起婆婆太強橫,她總是指責女兒做的不夠好,不能讓別人滿意。長此以往,人家自然不把這么低等的兒媳婦連同她的母家放在眼里。
正如斯曉慧所言,斯母的性子,適合培養幾個寒門貴子出來,倒真的不適合養閨女。
話說回來,這世間上的寒門貴子實在是少之又少,大多數是自詡的罷了,考上清華北大,走出貧窮的山窩窩,讓整個家族脫貧,就算是寒門貴子了么。
不算,這均不算,要看一個成年人的綜合指標。很多所謂的寒門貴子不過是告別了過去的窩窩頭小驢車,就算開上了特斯拉,成為這個社會的新貴,也不過是一種敗絮其中的擺設。
其實,他們精神上還沒脫離劣根性,只能稱之為鳳凰男而已。他們不僅愚孝、按父輩的旨意傳宗接代、也從來不在家庭內部生活上有所建樹。女性一旦因其外表與其婚配,過后總能看清其真面目。
斯母本家姓葛,父母為她取名秀英,她還有一個大兩歲的姐姐葛秀清。回溯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斯母和姐姐是村子里兩朵最耀眼的姐妹花。
到了出嫁的年齡,前來說媒的踏破門檻,再到后來,葛秀清和同村的一位年輕后生定下了婚約。男方高中畢業,在全村同齡人中間算得上學歷佼佼。秀清不僅是村里最美的姑娘,而且下巴還有一顆福痣。所以無論誰家,都想娶到這么一個兒媳婦。所以能夠得到葛秀清的鐘情,也不是才貌一般的男子。
訂婚的第二年,上面下發了新的年輕人幫扶政策,每個村均可以推薦一位年輕人去上大學。葛秀清因為品貌和學歷都是全村首屈一指的好姑娘,得到了全村人的一致支持。
葛秀清最后的決定是,把名額讓給了未婚夫,她選擇在家幫他照顧生病的老母親,端水奉藥無微不至,直到老太太去世,還是她在旁以未來兒媳婦的身份披麻戴孝。
萬萬沒想到,那位未婚夫大學畢業后當了負心漢,為了得到留城的名額,他入贅了縣城一戶人家的女婿。過了好幾年,葛秀清才從這樁打擊中恢復元氣。因為姐姐的親事告吹,還是被男方拋棄,葛家門前的風言風語頗多,就連妹妹秀英也被退婚了。
女孩子最恨的莫過于陳世美之流。明明是兩朵十里八鄉無人能及的姐妹花,卻在最好的年紀里受到這般羞辱和離棄,盡管后來得遇良人,這段相當氣憤的過往也讓斯母銘記終生。
孽緣終究會劃上句號,兩個家族大動干戈,從此更是恩義斷絕,永無來往。只是歲月流轉,誰又會曉得接下來的年輕人會有什么情愛故事呢?
兒子斯建強17歲那年,帶回了班上一個女孩兒的照片,斯母接過來一看,眉目之間頗有故人之色,再聽兒子斯建強一句話:媽,她姥娘和我姥娘是一個村的。
學霸兒子不務正業,居然開始了早戀之路,斯母并沒有譴責,即便是有了早戀的苗頭,頂多就是前后排多說幾句話,畢竟年齡還小,并不會做出什么出格的事。
斯母鄭重其事地跟兒子說了一件事:
“別的女孩,你可以說上一兩句句悄悄話。但是這個女孩,你還是放下罷,二十多年了,媽心里還沒過去那個坎呢。”
斯建強很是迷惑不解,斯母其實也不想打擊兒子,或者冥冥中都注定好了,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了二十年之久,她以為可以放下,成全一對年輕人,但有些事情只是暫時不去想而已。
在斯母眼里,哪怕兒子跟人家的姑娘只說了一句情話,如果又跟別的姑娘好了,都算作始亂終棄。如果你不能負責姑娘的終生,最好不要給人家希望,因為對待感情,很多女孩子還是跟男孩子不一樣,一句情話,她們都會看的很重,愿意托付終身。
斯建強也不知道哪里出了茬子,他不知道這位讓他情竇初開的女孩兒哪里惹得自己的媽媽不愉快。
當然,女孩兒的名字不叫徐薇,接下來也并不是東方版的羅密歐和朱麗葉沖破世仇,勇敢結合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