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媽很不高興,好不容易兒子回來,可是這還沒待兩天就要走,多少有些不舍。
可是,她也理解,干工程就這樣,早就習慣了。
習慣歸習慣,可是兒子離家照樣是不舍。
第二天一早,余慶陽告別不舍的父母,開著車離開家。
先到農行取了二十萬現金。
2000年,東山省的高速路還很少,通往牡丹市只有國道。
這年頭的國道也不好走,坑坑洼洼的很不好走。
后世走高速到牡丹市也不過是三個小時。
可是現在,愣是走了六七個小時才趕到牡丹市。
雖然清水湖那邊新找來的技術員在等著他,可是余慶陽還是先趕到紅衛河項目部。
他來這邊是給挖掘機司機發工資的,另外就是結算柴油費。
柴油的供應是項目部駐地喬村村高官承包的。
在和項目部簽訂合同的時候,也同時和喬書記簽了一個柴油供應合同。
合同除了約定價格,再就是付款方式,按月付款。
……
趕到紅衛河項目部,余慶陽直接來到自己給挖掘機司機租的院子。
這是一個半新不舊的院子,農村比較常見的院子,四間北屋,兩間東屋和兩間南屋。
來到駐地,院子里有人在洗衣,還有人聚在一塊打牌。
一輛挖掘機上配兩個司機,六輛挖掘機還配了四個機修師傅。
挖掘機配機修師傅,這個在2005年以后是很難想象的。
但是在2000年以前,很多挖掘機都是這么配置的。
尤其是這種國營企業的挖掘機,都配有專門的機修。
這個也是無奈之舉,2000年的時候還沒有那么多機械修理廠。
不像現在,挖掘機、卡車出了問題,一個電話自然有人上門維修。
在這個年代,小毛病只能自己修,大毛病才會請機修師傅來修。
2000年學開車的時候,都要還先學汽車故障簡單維修。
“好了!都別玩了,發工資了!”余慶陽走進堂屋,對著大家喊道。
拿出工資表,按照工資表上的名字叫人過來領工資。
“劉大軍,一千五!”
“老板,這不對啊?”劉大軍操著一口地道的津門話說道。
“怎么不對?”余慶陽一愣笑著問道。
“多了!”
“哦,兄弟們都挺辛苦,差幾天算我給大家發的獎金了!”余慶陽笑著說道。
“王鋼,一千五!”
……
“孫建軍,一千二!”
機修師傅的工資比挖掘機師傅的工資低,這個是他們的行情,余慶陽也不會去破壞。
很快在家的十個人都領完工資。
“楊哥,把加油的單子給我,我攏一下,回頭把錢給喬書記送過去!”余慶陽又對楊哥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