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王謙使用的半古文,半文不白的形式,能顯示出一些文化底蘊,也能讓每個人都能看得懂。
但是,這也非常有難度。
因為,這不是一篇幾百上千字的文章,而是一部小說,至少也是十萬字以上的小說,這樣長的篇幅都要保持這樣的書寫形式,對作者文化底蘊的考驗,放在當代簡直是國學文化天花板級別的!
反正!
雪漫和薛振國父女兩都知道,現在整個華夏文壇內,都沒人能做到這一點。
那些和賈富清同輩八九十歲的老一輩文人,或許在年輕巔峰時候能做到這一點,但是現在讓他們寫,他們肯定是寫不出來了,多年沒有使用過了,早就被白話文深入靈魂了,而且年紀也太大了,意識精力跟不上了。
所以,薛振國又笑了笑:“王謙這個回應,真的太有力了。不過,書寫方式是次要的,核心還是要看書中的內容是否經得起推敲。”
雪漫沒說話,開始仔細專注地投入到書中內容當中去了。
王謙這種書寫方式,極其簡潔而有力!
簡單幾句話就能寫出很多內容,但是看書的人就需要需要一字一字的仔細讀,仔細去理解每一個詞語,每一句話。
尤其是。
王謙開篇直接進入三國時代,其中涉及到了諸多主要人物,都是現在大家所不知道的,是上千年歷史的缺失。
如,其中的十常侍,寫的極其詳細,每個人的名字都寫的清清楚楚!
薛振國低聲問道:“你在研究三國歷史,知道十常侍都是誰嗎?”
雪漫的雙眼沒有離開過手機屏幕上的文字,搖頭:“我不知道,我查過幾乎所有的三國歷史文獻,以及近代許多關于三國歷史研究的論文,大家只知道十常侍的這個稱呼是十個宦官,也是三國最著名的宦官亂政,但是都不知道十常侍這十個人是誰。”
薛振國又問道:“那你覺得,王謙寫的這十個人名,是真是假?”
雪漫停頓了一下,抬頭看了父親一眼,皺眉說道:“這個,我就不知道了。不過,張讓這個名字,我在一個研究三國歷史的教授論文里見過,只是他也不知道張讓是十常侍之一。其他幾個名字,我見過曹節和郭勝,但是也不知道他們是十常侍里的人,信息缺失太嚴重了。”
薛振國眼中光華一閃:“所以,王謙寫的這十個名字,最起碼不是他自己胡編的!”
雪漫點頭:“我知道的這三個,肯定不是王教授胡寫的,其他的名字,我就不知道了。但是,我覺得,以王教授的品行,以及這三個名字的真實性,其他的名字應該也不是王教授亂寫的,或許是有出處的。或許,王教授說的,他爺爺見過的那幾本完整的三國歷史文獻是真實存在的,可惜已經被毀了!可能,現在他的確是唯一知道完整三國歷史信息的人!”
薛振國沉默下來,對雪漫的猜測不置可否,只是默默地繼續看下去。
而隨后出現的幾個人名,都讓他們很是驚訝,黃巾起義的過程,讓他們感覺如醍醐灌頂一般。
他們都知道黃巾起義,也知道天公將軍張角,還知道張角有兩個兄弟,卻不知道張角的出身,也不知道張角兩個兄弟的身份和名字,更不知道黃巾起義是來自于山中的南華老仙?
這是傳說還是真的呢?
雪漫低聲說道:“有些文獻上有提過張角曾遇到閑人曾寶,然后掀起了黃巾起義,但是不知道具體細節!”
薛振國嗯了一聲,雙眼沒有離開文字。
父女兩沒有再繼續說什么,而是專注無比地看著其中的每一個字。
似乎,其中的每一個字,都蘊含著真理!
這些文字,將他們之前知道的一些零碎的關于三國歷史的信息,紛紛串聯了起來,讓他們看到了其中完整的歷史故事。
讓他們有一種穿越一千多年,回到那個年代,見證所有發生一切的史詩感。
……
西北!
某環境優美的別墅小區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