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白開水分兩鍋。
把擇好至嫩的白菜心,放入放了糖的開水中灼至七分熟,然后拿出來用清水漂冷,接著用銀針在菜心上反復穿刺,放在漏勺上用白開水自上淋下,直到把菜心燙熟。
然后把菜心盛到碗底,接著把另一鍋燒開的白開水,舀到碗內,就完成了。
就是這么簡單。
結果可想而知了,只有八位選手能進入第二輪,其他都被淘汰。
有一位來自米國的廚師對結果不滿意。
用不怎么標準的華夏語大聲的對場下的十位評委喊道:憑什么,我做的開水白菜才是真正的開水白菜,他們做的都不完整的開水白菜。
而一位裁判回答了他的問題:我就想問你,半個小時真的可以傳統的開水白菜嗎?
那名米國廚師左思右想:半個小時怎么可能做出開水白菜,真正熬湯都需要兩三個小時。
裁判:那你的湯熬了多久?
米國廚師:二十分鐘。
裁判:那你覺得你自己做的開水白菜味道如何?
米國廚師:...
那位米國廚師不敢說話了。
因為那雞湯只熬了二十分鐘,那味道...實在不敢恭維。
裁判:我們之所以出這道題,就是考驗一位廚師的臨場應變能力,如果我們的廚師只是執著于傳統的思維,遇到特殊情況不會變通,那是很難成為一位頂級的中餐廚師。
想不到,這道開水白菜考驗最重要的是臨場應變能力。
而不是執著于真正的開水白菜。
如果在條件比較特殊的情況下,沒有雞湯給你,你就不能做一道來自食材本身味道的開水白菜嗎?
雖然沒有了雞湯的濃郁香醇,但多了白菜的鮮甜軟嫩。
要的不是頂級的開水白菜,要的是最為普通沒有雞湯的開水白菜。
...
陸啟不得不佩服出題人的鬼馬,來參加中餐烹飪比賽,第一道題首先考驗的不是廚藝,而是應變能力。
這么想好想挺有水平的。
只不過,這對人家應變能力不強的廚師來說,的確不公平了。
但社會,哪有絕對的公平呢?
你不行,那是因為你不行,不代表別人不行。
...
稍作休息,半決賽開始。
比賽題目:松鼠桂魚,限時六十分鐘。
“一個小時,做一道松鼠桂魚那是綽綽有余了。”
“看來這次比的是真正的廚藝了。”
“中餐菜講究色香味俱全,而這道松鼠桂魚多了一項形和聲。
沒錯,陸啟吃過一次于曼香的松鼠桂魚。
那可是把把色香味形聲做到了極致。
色,就是一道菜看起來的顏色。
香,就是一道菜聞起來的味道。
味,就是我們吃一道菜的時候,舌頭反饋給我們的味道。
形:就是一道菜看起來的具體形狀。
那么聲是什么呢?色香味形可以理解。
已經煮熟的菜還有聲音?這不可思議了。
這就是松鼠桂魚的特別之處,當炸好的和“松鼠”一樣造型的桂魚出上桌時,馬上淋上熱氣騰騰的鹵汁,這道松鼠桂魚就像“松鼠”一樣發出吱的聲音,著實有趣。
比賽開始,八名選手沒有像上一輪比賽一樣還站著思考。
而是直接動手開始制作起來。
松鼠桂魚可以說是一道功夫菜,想要做出好的松鼠形狀,這需要非常好的刀工。
在切成刀花的時候,刀深到肉的五分之四,萬萬不可且破魚皮,不然油炸后出來的造型就毀了,也就是說這道松鼠桂魚的形沒有了。
那被扣分就非常嚴重。
連最基本的形你都做不好,比賽冠軍那是與你無緣。
而其中對制作流程的把控,那是有極高要求的。
用料的的恰到好處,火侯的把控,時間的控制,什么時候該放什么料...
其中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那么對結果的英雄是大的。
這是中餐烹飪世界大賽,來這里的廚師哪一個不是廚藝高超,名聲赫赫,考驗的永遠是細節。
考驗的是極致細節的處理能力。
考驗的是誰能把那色香味形聲給做到極致。
這道松鼠桂魚,考驗的就是單純的廚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