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云奕的判斷,能夠制作出怪魚這種生物的文明,一定不弱,至于強到什么程度,不能判斷。
蟲群能不能打的過,云奕考慮應該是打的過的,畢竟就算那個未知的文明再厲害,在無窮無盡的蟲海面前,也只能飲恨當場。
唯一值得考慮的是,他們的范圍性攻擊,蟲群能不能抗住。
未知文明的情況云奕不知道,所以只能盡可能的加強蟲群的實力。
而蟲群的實力應該怎么增加,很簡單,有兩個方案。
第一個是讓蟲群自己去適應,蟲群有著不錯的適應能力,只要時間足夠,基數夠大。
完全可以突變出能夠適應怪魚那種聲波攻擊的個體,然后將那個個體突變以后基因普及蟲群就好了。
只是,現在蟲群的基數是有了,但怪魚全都死了。
第一個方案也只能是空中閣樓,沒有實施的可行性。
第二種就更好理解了,去找更強大的生物,掠取它們的基因序列,然后加載進蟲群單位身上。
這樣的蟲群,本身實力就可以更加強大,說不定可以輕易適應那樣的范圍攻擊。
范圍攻擊,唯一的弱點,傷害不夠有針對性,只要有一個足夠強的單位,能夠抗住這種程度的傷害。
那么,這樣的攻擊也就可以無視了。
于是,在利維坦們的任務中,又多了一個目標,那就是尋找個體足夠強大的生物。
時間匆匆而過,蟲群的腳步已經踏在了距離母星四千光年距離的星空之中。
在這十年對深空額的探索中,蟲群沒有碰到什么高等文明,不過這也不奇怪,因為宇宙太大了。
每一顆生命星球,都是宇宙最為璀璨的明珠,她的稀少,完全可以比喻成大海之中,一粒上面雕刻著一首詩的沙粒。
十年的探索,四千光年的跨度,不知凡幾蟲群單位,只給云奕找到了五顆生命星球,范圍大了。
其中三顆被云奕改造成為繁殖星,因為她們和之前的繁殖星一樣,上面的環境都是剛剛開始孕育生命,有的只是一些單細胞生物。
這些生物,對蟲群來說,沒有任何價值,它們太過脆弱。
但是水行星以及那個有著類似恐龍一樣生物的星球,因為原本就有著生態系統。
云奕沒有進行太大規模的生物生物滅絕,只是將行星圈起來,減少生態位中頂級的掠食者數量,讓低生態位的生物可以大規模的繁衍。
然后讓蟲群代替那些被消滅的掠食者,在那些生物繁衍到一定曲數量之后,定時去收割上面的生物質。
這樣不光能夠為蟲群提供大批的生物質,還能維護生態平衡以及生態多樣性,只能算半個養殖星。
可以說云奕考慮的非常周到了,他自己也是這么認為,感覺自己將蟲群領上了正道,不再是天災。
如果那些被蟲群消滅的高生態位掠食者會說話的話,一定會聲討云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