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沒算之前的戰斗呢,那可是幾十萬戰艦的損失,幾千萬猿類高素質猿才的死亡。
一個多月的時間,六七十年甚至百年的積累化為一空,戰爭的可怕可想而知,這可能就是蟲群能夠無往不利,被稱為天災的原因吧。
這次僅僅是對人才的消耗,還沒算資源的消耗呢,一艘戰艦對資源的消耗,可不是一兩只爆蚊,或者一兩只異龍可以比擬的。
總結一下,還是那句話,你可能會賺,我永遠不虧。
對了,值得一說的是超級母艦制造的艦載機,其實都是無人機,半智能系統控制,加上人工遠程輔助。
這樣雖然可以大幅減少人員的消耗,可問題是這樣的無人艦載機,戰斗力可遠遠比不上那些有艦員的戰艦。
無人艦載機是依靠數量取勝的,戰斗力弱點也情有可原。
在和別的文明作戰時可能無傷大雅,但問題是,他們現在的敵人是蟲群呀,蟲群取勝的關鍵也是數量呀。
單個弱一點肯定問題不大,但一樣的弱一點,十萬個弱一點,幾十萬個弱一點呢?
這么多個弱一點加起來,實力的差距就會出現無法彌補的鴻溝,最終導致整體戰爭的失敗。
接下來的戰斗,蒙受巨大損失的猿類艦隊失去了之前的氣勢洶洶,在數量還有優勢的情況下,轉變成了保守戰術。
無人艦載機頂在最前面,而其他的有載員的戰艦,則是在艦載機背后瘋狂輸出,沒有再和蟲群艦隊狗斗的意思。
不得不說,他們的選擇十分正確,蟲群單位體積小,機動性高,近距離狗斗優勢極大,但超遠程攻擊手段不是很多。
不像猿類艦隊,導彈可以在蟲群的射程之外發射,激光束也是可以基本無視距離,只是會被削減一些威力。
蟲群不行,打不到就是打不到,除非將敵人納入射程之內,否則根本沒用。
雖然可以讓蟲群單位將攻擊釋放出去,攻擊也會自己向著對面飛。
先不說沒有制導功能,放出去的攻擊能不能命中完全是聽天由命。
就說在這寒冷的太空當中,溶液性質的攻擊手段,出來射程之后,不用多久就會變成冰塊,失去原本的威力。
在接下來的戰斗中,換成保守戰術的猿類艦隊,憑借艦載機對蟲群的狗斗以及后方戰艦的超遠程攻擊,對蟲群艦隊形成了碾壓的局勢。
蟲群雖然可以對無人艦載機造成極大的戰果,可對更后方的載員戰艦造成的戰果極為稀少。
這些戰果,還都是異龍以及飛蛇,在蝗蟲的掩護下,突破無人艦載機封鎖拿下的。
不過相對于犧牲來看,這些戰果真的是可有可無,一眼數量的異龍飛蛇蟲群艦隊,從突破無人艦載機,但被全部消滅,能夠收獲兩三千的戰果就非常可喜可賀了。
在試了幾次,損失將近十萬的飛蛇以及異龍群之后,云奕就不讓蟲群進行突擊了,這完全就是得不償失的做法,還不如讓蝗蟲和無人艦載機消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