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人怕出名豬怕壯,這話一點也沒錯。
別的雜志社或許還能直接拒搞,可《小說選刊》這可是國家作協旗下的雜志,你若是直接拒搞了,只怕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事實,不管是后世,還是現在,“穿小鞋”與“冷處理”都是存在的。
更何況,賀云還有更好的應對辦法,所以根本就沒必要直接拒了他們。
他們不是想刊載自己的小說《南飛》與《那山,那人,那路》嗎?
行!
那我就給他們再寫一篇短篇現實主義小說好了。
反正短篇小說不像長篇小說,最多七八千字就夠了,甚至微型小說,八百千字也行。
而且,正好這兩天他也在琢磨,是繼續創作現實主義小說,還是換一個新題材,比如科幻或是其他。
既然他們想要這類稿子,那就繼續創作現實主義小說題材好了。
不過,長篇是不可能長篇的,還是短篇為好,最好一兩千字就夠了。
而且小說情節必須充滿了哲理與教育意義,不能跟《故事會》與《讀者》雜志那般,通俗易懂,得和《收獲》與《十月》這類雜志所刊載的作品風格差不多。
“如此,那就只能寫這個了。”賀云小聲呢喃了一句,隨即將那本黑色筆記本從抽屜內拿了出來。
這個黑色筆記本就像是他的“金手指”一般,里面記錄了各種“奇思妙想”。
翻到第十三頁,賀云的指尖順著紙張向上,最后落在了左上角幾行用圓圈特意與周邊內容隔開的話上。
“昨夜凌晨,我輾轉反側,夜不能寐,回想起昨日,我與某國航空部門官員會談一事,心中感慨萬千,有激動,也有擔憂,既有興奮,卻無把握,用罐頭換飛機?此事咋一聽上去,仿如天方夜譚,不可信,但我偏不信……”
僅僅兩百來字,卻已然寫出了某人為了一件天大的冒險奇事,而生出復雜的心情。
沒錯!
這個小說片段正是不久前,賀云心血來潮,隨手寫下的,而原型不是別人,正是某位大佬。
說起這位大佬的傳奇事跡,那是三天三夜都說不完,盡管他幾次三番入獄,可卻是八十年代最出名的商界人物,沒有之一。
光是他那些“奇葩”想法,就夠后世之人津津樂道了,這還不算他的入獄經歷。
而其中最讓后人稱贊的非屬這樁“罐頭換飛機”不可置信的交易了。
只是,這樣平鋪編排這位大佬,還是不可取。
必須得大改一下!
不然,許多問題沒法解決。
至于原因,呵呵……大家都懂。
當然,除了顧忌某些不可描述的因素外,其實,賀云覺得,小說背景自然也得改。
北方某國肯定是不能出現在小說之中的,不然他就真成預言家了。
其次,時間線也得模糊一下,不能指名道姓說哪一年。
最后就是這樁交易背后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