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有了這個念頭后,對于接下來的交流,賀云自然也就沒有了心思。
這不,他與大家聊了一會后,便找了個機會脫身,回了宿舍。
十多分鐘后,桌前,賀云剛坐下,就立刻找來了紙筆,暗暗思索了起來。
首先,當然是確定創作劇本的類型,或者說是題材,這點倒是不難,因為在當下,社會話題是劇本創作中最常用的題材。
比如改革話題、家庭生活話題、諷刺批判話題,這些都是當下劇本的首選。
不過,賀云思來想去,卻并不打算采用這些常見的劇本題材,而是選擇了古代題材。
當然,古代題材也只是一個大的框架,實際上,古代題材又可分為歷史演義、古裝武俠、古裝懸疑探案、古裝神話等等。
“歷史演義太過普通,武俠.....有點不太適合《當代》文學這類雜志,至于神話的話.....有點太過空洞了,而懸疑探案....似乎可行。”
其實所謂的懸疑探案題材,在西方被稱之為偵探推理題材,在華夏古代則被稱之為公案題材,最出名的當然得屬《狄公案》《包公案》《施公案》這三大公案了。
而其中所衍生出的電影、電視劇、小說,幾乎是家喻戶曉,人盡皆知。
尤其是前兩者,《狄公案》與《包公案》,最為出名。
《狄公案》就不用說了,與《施公案》一樣,都成書于清末時期,加上后來隨著荷蘭漢學家高羅佩的《大唐狄公案》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狄仁杰這位武周時期的宰相也因此而聲名遠播,享譽世界。
而與之相關的影視作品,也是層出不窮,在大陸,最出名的自然得屬1986年與1996年拍攝的《狄仁杰探案傳奇》了。
當然,90后或許對此并不怎么熟悉,但若是說到《神探狄仁杰》系列,不管是80后還是90后,甚至是00后,都能想起那一首激動人心的主題曲,以及那開了掛的“李元芳”與胖胖的“狄大人”。
賀云自然也一樣。
至于《包公案》與《三俠五義》,這兩大公案題材,雖然一個成書于明代,一個成書于清代,但所涉及到的人物,卻有很多相似之處。
其影視作品,更是在香江、臺島以及大陸,都有不少經典的作品。
尤其是《包青天》與《少年包青天》這兩大影視劇系列,前者,出自臺島,卻享譽大陸、香江與臺島三地。
而后者,也在大陸成為了一代人的經典回憶。
由此可見,懸疑探案題材,或者說古代的公案題材,在華人心目中,是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
說得更直白點,就是受眾面很廣,完全不必擔心沒有讀者。
當然,這只是賀云選擇這個題材的其中一個原因,事實上,他之所以選擇這類題材,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探案題材所涉及到的“法與情”這個富有爭議的核心主題。
畢竟在華人心目中,“法”往往是伴隨著“人情世故”的,這點,與西方的世界觀是完全不同的。
在西方,“法”就是“法”,而在華人心中,“法大于情”與“情溶于法”,這都是存在的。
而在當下,在這個風云變色,波瀾壯闊,正處于改革開放的重要時期,“法”與“情”,早已成為了一個十分有爭議的社會話題。
這點,不管是主流媒體還是影視界,都有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