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辦公室。
一道身影推門走了進來。
來人名喚劉白羽,是雜志社的主編。
“老程,怎么啦?看什么東西這么入神?”劉白羽問道。
“正欣賞賀云同志的新作了,一篇散文式游記。”程主編抬起頭瞥了一眼劉白羽毛,笑了笑,回道。
“哦.....賀云?”
劉白羽愣了一下,接著又道“他又有新作啦?我記得他許久未曾給咱們雜志社投稿了。”
對于賀云,他自認認識,甚至兩人都是老熟人了。
在王蒙擔任主編的時候,他就認識賀云了,當他成為主編之后,賀云也向雜志社投過幾次稿。
后來因為各種緣故,他再也沒有看到過賀云寄來的稿子了。
說不遺憾,那確實是假的。
畢竟像賀云這樣的年輕作家,實在是難得一見。
“老程,讓我也欣賞一下賀云同志的新作唄!”劉白羽隨意坐了下來,偏過頭去對著程主編道。
“給你!你也瞅瞅!這位年輕的作家真不愧是獲得過茅盾文學獎的,散文都寫得這么好!”程主編一邊說,一邊隨手將手中的稿件遞給了劉白羽。
劉白羽接過那份稿件后,目光隨即移到了稿件上,認真看了起來。
十多分鐘后,他便看完了所有的稿紙。
沉默了片刻后,他嘴角頓時露出了一絲笑容:“確實如老程你所說,是一篇難得的好文章,甚至都可以不用校對了。”
“校對還是要校對的,這是發稿的必要流程嘛!”程主編擺了擺手,搖頭道。
“行吧!既然老程你都這么說了,那就這么定了,我馬上安排人對其進行校對,爭取將其放在下一期的雜志上發表。”
“行!”
......
有了兩位主編的一致同意后,賀云的這篇新作《山城的昨天與明天》很快就校對完了。
而在安排頁數的時候,兩位主編經過商議,決定將其放到雜志的前半部分顯眼位置。
這對于一篇文章來說,是非常重視的表現。
很顯然,兩人都對賀云的這篇新作十分看好。
而對于這一切,賀云自然不知道。
這會,他正在努力創作著《少年包青天》的劇本大綱。
相比原版,他所創作的《少年包青天》會以少年包拯進京趕考為明線,而以另一條線索為暗線。
這條暗線可并不是“貍貓換太子”,而是仁宗年間的歷史線。
也就是說,在這部《少年包青天》當中,還會出現一些歷史上比較出名的歷史人物。
比如范仲淹、狄青、龐籍、文彥博、韓琦、歐陽修等等。
當然,這些人當中有些是會參與到探案當中來的,畢竟合理的改編嘛,是會出現一些不符合歷史事實,但卻又有原型的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