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持人以時間的關系為由結束了這場“辯論”后,整個錄制過程便已然結束了。
節目錄制完了之后,賀云剛準備離開,卻被那位來自于京都大學的教授給叫住了。
“林教授!您找我有事嗎?”
“嗯......要不咱們找個僻靜的地方坐一坐?”林教授看了看賀云,確實笑著提議道。
“行啊!沒有問題,咱們去附近的一家茶館吧?”
“茶館?我看還是去飯館吧,正好這時候也快到飯點了!”
“行行行.....那就飯館!”
賀云點了點頭
對于賀云創立國學班的建議,在場諸多專家學者,并不十分認同,他們給出的理由也十分充分。
在當下現有教學觀念之下,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不會將其作為一個重點來教學,甚至比之體育、美術等科目都有所不如。
至于賀云所說的因地制宜,華清大學的一位教育學教授是這么反駁賀云的。
只聽得他輕輕咳嗽了一聲,而后說道:“剛剛賀教授所說的因地制宜來建設國學班,就我個人而言,并不十分認同,原因很簡單,什么地方該創辦,什么地方不該創辦,這根本就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或者說這個標準十分模糊,是按照經濟狀況來劃定,還是按照各地的教學氛圍來劃定了?”
“顯然,這個標準是很難來確定的,所以我覺得,說來說去,要想傳承咱們國家的傳統文化,弘揚傳統文學,關鍵還是在于興趣二字,學生們對于咱們國家的傳統文學提不起興趣,那一切都是白搭的,這點賀教授的話,我倒是十分同意,咱們沒有必要去教授什么文言文,或者說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我們可以去教授一些課外的傳統文學,比如賀教授剛剛所說的《山海經》”
........
這位華清大學的教授有理有據的反駁了賀云的建議,他的話既有肯定也有否定,從正反兩個方面說出了自己的觀點。
可以說,他的意見十分客觀,并沒有因為賀云年輕就否定他認為對的一面,也沒有因為賀云優秀,而吹捧賀云。
不得不說,這確實是一位難得的老教授。
而此時此刻,主持人在等這位老教授話落之后,又順著老教授的話做了一番簡單的總結,隨后又把目光投向了另外一位來自于京都大學的教授。
這位教授與賀云是認識的,他對于賀云所提出的創立國學班的建議,也頗為肯定。
只不過,與此前那位老教授的意見一樣,他也不認為僅僅只創立一個國學班就能讓咱們國家的學生將傳統文學真正學到心中。
應試教育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它是機械式的填鴨教育,如果你沒法對傳統文學產生興趣,那對于傳統文學就只是學到了表面,并未深入其中。
而接下來,不少硬要而來的嘉賓也紛紛在主持人的引導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可以說,大家都是暢所欲言,并未藏著掖著,反而“針鋒相對”,有什么就說什么。
這一刻,錄制現場可以看到,大家都“火藥味十足”,聽上去都有自己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