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澤在榆林,孫傳庭自己在大同,各率數千禁衛軍,這便是他對大同榆林邊軍進行整編的底氣。至于區區黑山流賊,根本不放在孫傳庭眼中。
消息不斷傳來,孫傳庭很快得知流賊出現在榆林的真相。
當時流民軍共出動了兩千騎兵,目的是延遲明軍進攻黑山的速度,想把時間拖延到冬季。只要到了冬天,下一場大雪,明軍將陷在雪原之中,而黑山流民軍早就習慣了草原上冬天氣候,便是大雪中也可作戰,借著大雪,把明軍全殲都不是不可能。
一切計劃的都很好,按照計劃施展,拖住侯恂軍行軍速度根本沒有問題。然而不論是王嘉胤還是高迎祥,都不知道流民軍中有著明軍的奸細。
李鴻基一開始的任務是打入流民軍內部,設法幫助朝廷解決這一隱患。而等到孫傳庭當上三邊總督以后,他又得到一個新的指令,借助流民軍的手協助完成整編三邊軍隊。
時間緊迫,李鴻基自然不能任由戰事拖延到冬天,身為明軍將領,他也不愿看到侯恂三萬大軍全部陷落在草原上。
所以在隨騎兵襲擾侯恂軍之時,李鴻基向領兵的高迎祥獻了火攻之計。深秋的草原,草木皆枯,只要放一把火,便能使得明軍崩潰,然后兩千騎兵再趁機進攻,全殲這三萬明軍也不是不可能。
高迎祥聽得很心動,都來不及稟告在黑山的王嘉胤,便展開了火攻。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脫離了控制。草原上的大火絕非人所能控制,大火燒向了明軍的同時也燒向了流民騎兵,別說去襲擊明軍了,流民騎兵自己都被燒的屁滾尿流,拼命的打馬逃離了火場。
返回到黑山之后,高迎祥等人被王嘉胤一頓臭罵。在草原上放火,這事做的實在過分,一旦傳揚出去,必然被所有蒙古部落攻擊。要知道這漠南草原上生活著眾多的部落,這場大火不知道要燒掉多少蒙古部落,不知道多少牧民牛羊葬身火海。歸化城的林丹汗雖然要依重黑山流民軍抵御建奴,可知道放火之事后,也絕對無法容忍。
可以說這一場大火,基本上斷了數萬流民軍在草原的后路。
然而事到如今,后悔也是沒用,不得不想想接下來該怎么辦。
李鴻基趁機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議趁著明軍三路敗退之時,出兵攻入大明。此刻不論是大同還是榆林,明軍兵力都空虛之計,正是殺回國內的好時候。
李鴻基的計策得到了大部分黑山流民將領的支持,既然在草原待不下去,殺回大明自然是最好的辦法。而且接連擊敗三路明軍也讓這些流民將領們士氣高昂,都認為官軍也不過如此。以前大家打不過官軍是因為都是流民不懂打仗,現在卻不一樣了,經歷了草原上的三年,黑山軍已經成為了一支精銳之師。能擊敗三邊的官軍,內地的官軍更是不值一提,很多首領已經在想象殺回大明后肆意劫掠的快活生活。
軍心所向,便是王嘉胤也無法忽視諸頭領的呼喊,不得不做出殺回大明的決定。不過出于謹慎起見,他否決了李鴻基攻向大同的建議,而是決定從更為熟悉的榆林殺回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