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林丹汗一籌莫展之時,手下來報,黑山的明軍將領李鴻基來了,林丹汗大喜。
早在得知建奴來襲之時,林丹汗便派人給明朝送信,請求明朝派兵幫助察哈爾部抵御建奴入侵,明朝三邊總督孫傳庭答應了林丹汗所請,但是明軍卻一直沒有出現。
眼看著建奴就要殺到歸化城外,明朝終于來人了。
“你是明國派來救援察哈爾部的嗎,你帶來了多少兵馬?”林丹汗充滿希翼的問道。
李鴻基卻搖了搖頭:“我沒帶兵馬,只是帶來了三邊總督孫大人的口信。”
“孫總督怎么說?”林丹汗很是失望的問道。
“孫大人說,以可汗你的兵力,守住歸化城當無問題,但是恐怕外面的牧民會遭到建奴劫掠。所以建議察哈爾部西遷,暫時度過黃河遷到河套,等到明年春天再返回歸化城周圍草原。”李鴻基道。
“去河套,難道去河套就不會遭到建奴追殺嗎?”林丹汗失望的道。
李鴻基微微一笑:“可汗盡管放心,由您在歸化城牽制建奴主力,那黃臺吉派不出多少軍隊追殺。黑山寨還有數千明軍,也可以牽制一部分建奴,若是建奴真的度過黃河進入河套,我大明可以從大同、榆林兩地出兵,夾擊建奴!”
林丹汗想了良久,還是答應了。
實在是建奴用不了幾日就會殺來,沒時間再拖。歸化城太小,根本裝不下察哈爾幾十萬牧民,總不能除了精兵以外其他都留給建奴,河套距離歸化城很近,若是明軍真的答應幫助的話,去那里到時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至于明人會不會什么陰謀,現在暫時也顧不得了。
林丹汗當即派人飛馬給屬下各部傳令,命他們帶著牛羊往河套遷移。于此同時,林丹汗聚集手下兩萬士兵,開始做著守衛歸化城的準備。
林丹汗又向李鴻基請求,請求派些明軍協助守歸化城。因為林丹汗知道明軍火器厲害,火器用于守城要比弓箭強得多。
李鴻基爽快的答應了,答應林丹汗可以派一千火銃兵過來,幫著守城。但是黑山寨戰馬緊缺,希望林丹汗能夠援助一些戰馬,這樣才能快速派兵過來。
林丹汗沒有多考慮,便答應送給黑山寨三千匹戰馬。一是察哈爾部的馬匹很多,城內根本裝不下,再就是生死關頭,也顧不得太多了。
在建奴殺到的前一日,一千明軍火銃手騎著戰馬終于趕到了歸化城,領兵的是李鴻基部下千戶李錦,也就是李鴻基的侄子。
擊敗林丹汗大軍之后,黃臺吉并未急著到歸化城,而是一邊收拾戰場,一邊派人四下襲掠蒙古部落。實在是千里奔襲,大軍攜帶的糧草已經用盡,亟需補充,而且行軍兩千里,又打了一場打仗,實在是人困馬乏。當然,建奴大軍的休整,也給了林丹汗轉移察哈爾部民的時間。
大軍開到歸化城外,黃臺吉并未直接攻城,而是一面圍城,一面分兵去襲掠歸化城周圍蒙古部落。然而派出的騎兵回報,說是周圍找到蒙古部落所在,各部落卻已經不在了,從痕跡來開,這些蒙古部落是遷移向西了。
是強攻歸化城,還是去追殺逃亡的察哈爾部落,黃臺吉想了想,選擇了前者。
畢竟,這是大冬天,逃跑的蒙古部落根本跑不遠。而林丹汗是察哈爾部的大汗,也是理論上全蒙古的大汗,身上有著黃金家族的血脈,只要抓住或殺了林丹汗,察哈爾部便不復存在,至于那些逃走的蒙古部落,自可以傳檄而定。
也就是說,只要殺了林丹汗,整個漠南,蒙古高原上最肥沃的草原,便再無部落可以抵擋滿洲八旗。至于剩下的漠西和漠北蒙古,早晚也能收服。
想明白之后,黃臺吉便下令圍攻歸化城。三萬蒙滿八旗兵把歸化城四面合圍,開始挖掘圍城壕溝。壕溝寬三丈深一丈,距離城墻半里,速度根本跑不起來,戰馬根本躍不過去。
挖壕溝的目的,一是逼迫林丹汗放棄守城突圍,若是不突圍則困死在城中。對林丹汗,黃臺吉已經是勢在必得。
然而直到壕溝挖成,也沒看到蒙古兵從城中出來,于是黃臺吉便知道,林丹汗是一心要守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