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端貴妃見魔皇已崩,乃大哭流涕,且悲且懼。
四大臣亦皆大哭流涕,且悲且懼。
所悲者,乃是魔皇對其臣下,皆恩賞有加,而今猝然而崩,眾感其恩。
所懼者,乃是大一朝之行軍陣斬之法,國法昭昭,而今魔皇未留下眾人無罪之明詔,就猝然而崩,懼后繼之君斬之以昭國法矣。
魔皇御船寢宮中哭聲一片,那臺吉千算萬算,件件事算無遺策,怎奈沒算到這魔皇寫遺詔居然會寫到一半就猝死,雖然魔皇已親口述完了遺旨,但若不是其親筆書寫,那大皇子,二皇子及京師文武百官,皆可說是臺吉,哈依等大臣,假傳遺詔欲行謀反。
眾人正在大哭,不知所措之時,只見那哈依對小皇子,端貴妃說道:
“娘娘,殿下,且勿泣也,而今陛下猝然而崩,遺詔未寫完整,如之奈何?大家且做商議。”
“我乃婦道人家,只知服侍陛下,家國大事哪里知曉,各位大人皆是陛下心腹,國家重臣,唯各位大人之命是從也。”
那端貴妃向眾大臣說道。
“各位大人且從長計議,但不可違了陛下本心,更不可矯詔篡位,汝等若欲行秦時趙高、李斯事。孤不為胡亥也,孤寧受國法之誅,亦不做謀逆不忠之事。若汝等欲行不軌,請先弒孤。”
那小皇子福蓋面色嚴峻地向眾大臣言道。
小皇子亦自幼讀書,頗知忠義,對人族典故亦爛熟于胸,他知道此時情景,極類始皇帝之崩于沙丘,而哈依,臺吉等大臣,亦極有可能懼國法之誅,隱匿魔皇死訊,秘不發喪,矯詔賜死厘斯,照皋,二皇子,立小皇子為帝。
小皇子固然亦知道,趙高,李斯等行沙丘之謀后短短三年,胡亥為趙高所弒,隨即大秦國滅,贏氏九族皆引頸受戮,社稷為丘墟,宗廟無血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那臺吉聽到小皇子如此重言后,急領各大臣向其叩首出血曰:
“殿下何出此等重言,吾等寧受國法之誅,肝腦涂地,亦絕不敢有不臣之心,不敢有謀逆之行。”
小皇子聽了眾大臣表態后,乃向臺吉言道。
“卿等皆先帝心腹,國家重臣,且去從長計議,只要不違陛下本心,不損國家利益,孤皆允。”
那四大臣到議事廳后,哈依先出言道:
“臺吉大人,而今陛下寫詔書恰到一半,我等有罪無罪,后繼之君為誰?皆未言及,就已駕崩,如之奈何啊?”
那臺吉見哈依如此迫切發言,知道他想說什么,就反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