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言畢,淚流不止。即將圣旨傳與福王及各大臣觀,二皇子忙著內侍,另持一黃絹與之對比,榆魯則高聲指言此旨某處某處有接口,某處某處與原絹不一樣,眾觀之,原來此絹從“命不久矣”處剪斷,半為魔皇書,半為內侍書。
如果說,前面無論蠱植,或是福王,說此遺旨是魔皇本意,或是臺吉哈依他們篡改,都是猜測,沒有實實在在的證據,文武大臣們說此旨或真或偽,大多是根據怎樣才更利于自己的利益,但這個榆魯所提出的,卻是實實在在的物證,證明此遺旨是臺吉哈依他們篡改,小皇子其言有詐。
邏輯很簡單,如果小皇子說的是真的。只需要在圣旨魔皇沒寫完之處,將圣旨按魔皇的口述補上去就行,這書寫圣旨的黃絹肯定是完完整整的一張,現在這個圣旨由兩張黃絹拼接而成,則肯定是臺吉哈依他們把魔皇遺旨中不利于自己,或者降罪于自己的部分裁掉,再叫巧匠補上,寫上后面的內容,企圖瞞天過海,蒙混過關。
至于小皇子寫的信,那就如蠱植所言:“年齒尚幼,未執權柄,被臺吉哈依等,或蠱惑,或威逼,或利誘,違心而書了。”
再往壞點想,則是小皇子和他們合謀作奸……
言此詔為真者之大臣皆口若寒蟬,鴉雀無聲。
二皇子大哭,曰:
“我家不幸亦甚矣,先皇不幸,英年即半道而崩。怎奈吾弟竟助臺吉、哈依等惡賊篡改先帝遺詔,吾弟生性仁孝,定是那臺吉哈依二賊脅迫威逼,如之奈何,還請各王公大臣公議之,吾方寸已亂矣!”
那厘斯此時方上前啟奏曰:
“即已明證此詔為偽,依祖制,皇帝急崩于外,未留遺詔,則由各王公大臣公議,太后下旨,另立新君,今二皇子殿下,慈孝仁篤,性極純善,當承天位,以續大統。”
各大臣皆三跪九叩曰:
“請殿下登基為帝,以續大統。”
二皇子曰:
“今先帝新崩,孤性愚魯,不敢擔此大任,怕有負祖宗社稷江山。吾兄武略超群,吾弟聰明哲睿,皆可為帝,眾卿奈何舍璞玉而求頑石乎?眾卿再議之。”
只見班中蠱植厲聲曰:
“殿下若不登基,吾立死于此殿中矣!今先皇新崩,天下震動,大皇子殿下遠在西域,鎮懾妖族,且不說大皇子殿下若不居西域,則妖族必亂。大皇子殿下欲為將,不欲為帝亦天下共知矣。而小皇子殿下此時應已被臺吉,哈依等二賊所制,殿下不登基,則何人可登基?國不可一日無君,若殿下不登基為帝,則天下必亂矣,吾等與其大亂受刃而死,不若立死于前,尸骨乃可得全。”
言畢,尋柱欲撞,力士急扯住。
照皋急跪于前,曰:
“還請太后降下懿旨,著二皇子殿下登基繼位。”
太后乃環顧群臣,見皆無他議,乃開言曰:
“既然眾王公,大臣,皆以為立二皇子為新君最佳,哀家乃允眾議,傳旨:
‘今皇上急崩于外,新君未立,國不可一日無君,依祖宗成法,皇帝在外急崩,未留遺詔,則由太后與眾王公大臣商議后另立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