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那勒賜所部兵馬,剛扎營完畢,正與二副先鋒,及手下數十千夫長商議來日攻城事宜,雕奴來報,黃州府衙已被人族反賊攻破,城中四千兵馬灰飛煙滅,一騎一匹皆未逃出。
原來那黃州府衙乃是劉大元帥及其余六頭領故意圍而不攻,留存下來以釣金陵援兵。
那七頭領皆知,若欲攻滅退守黃州府衙所部兵馬,自是極易,若碗中魚肉,欲食則動箸可也。
然留下黃州府衙兵馬,則所獲極大,其一可引金陵援兵至此。其二亦可驕魔兵之心,讓其以為這黃州反賊戰力不過爾爾,極易擊敗。
所以自取了黃州之后,七頭領除了派手下兵士圍黃州府衙兵馬,不斷騷擾之,疲困之。就是不斷地建造戰車,熬制火藥,制造各類兵器,火器。以及訓練士卒,熟悉各類火器,戰具,就連那近在咫尺的嘉興府,松江府,姑蘇府亦不去取,以驕敵心。
正所謂“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七頭領皆知,這大一朝中,在此大江東南五州之地中,只有金陵有五萬兵馬足堪一戰,若此時急于取那嘉興府,松江府,姑蘇府,取之倒是極易,但若此則天下震動,金陵兵馬必懼不敢出,龜縮于金陵堅城之中,若要取金陵,至少須得數十萬兵馬將此城團團圍住,日夜猛攻,若此恐亦須月余方下。
若此如那京師中發大軍前來救援,則圍城兵馬極易受前后夾擊,處境危險。
所以七頭領嚴令各部,不許攻擊周圍任何一郡府,哪怕是這周邊數府城中人族豪杰,暗中派人拜見七頭領,盼七頭領率兵圍城,彼等在城內響應,亦被七頭領婉言謝絕,曰未至其時也,那劉大元帥慷慨激昂,足以喚起天下人族起事之討魔檄文,亦只在軍中內部傳頌,在外張紙未見。
示弱不前,引魔兵來攻,此乃七頭領之大謀也。
若夫攻入黃州府之時,一鼓作氣,踏滅黃州府衙殘兵,再分兵攻取江南州各府,天下人族響應,如此地盤及聲勢倒是浩大了,但金陵兵馬亦絕對不敢輕出,必龜縮于那堅城之中,堅守待援。
朝廷若聞江南州已失大部,金陵被圍,危在旦夕,則定發傾國之兵來救。須知此時大一朝雖已分為三國,然若國家有如此大事,難保勇、智二王及“當今”,來個“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重新組合,整合兵力,以傾國之兵撲滅人族反叛,亦非不可能之事。
所以權衡利弊,七大頭領皆認為,示弱不前,引金陵兵馬至黃州決戰,所獲極大極大,所失極小極小。
若引兵圍攻金陵,則無論天時、地利、環境、補給,皆有利于敵而不利于我。
而若將金陵之兵引來黃州城下,則無論天時、地利、環境、補給皆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敵。
且若敵兵攻城,則城邊戰場環境皆由我布置,一切皆能為我所用。
且七頭領目前最大困境,乃是無馬,黃州繳獲之三千戰馬只能說聊勝于無,若無數萬乃至一二十萬駿馬,則無法訓練出一支精銳騎兵,亦絕難與那魔族爭此天下。
所謂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而那淮東馬場,亦是七頭領最重要之目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