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識帖睦邇嘆了口氣,搖搖頭說道:
“如今有誰愿意歸降朝廷?現在沒有可信與不可信,我們還能怎樣?”
但是張士誠絕不是小魚或蝦米,他的胃口是要做一只鯨魚,提出想要一頂“王爺”的帽子戴戴。
達識帖睦邇哭笑不得,婉言勸慰道:
“王爺這頂帽子不好戴,朝廷有民族歧視啊!”
張士誠不依不饒,既然當不成王爺,那就降一個檔次,他要位列三公之位。
真是只貪得無厭的大魚,達識帖睦邇耐心勸解道:
“三公之位原是虛位,本相也沒有權利任命,倒不如給您推薦個實職,當一名掌管天下軍隊的太尉,豈不更好?”
自己好好算了一筆賬,太尉一職果然比其他名頭有用,不僅可以統領元軍隊伍,還可以保留自己的軍隊,絕對是高大上的事情。
此舉看上去非常符合實際,張士誠投元,并不是指望元政府能撥給他錢糧,或者一兵一卒,他需要的是一種相對的保障。
實在讓朱元璋給逼瘋了,北方尚在元廷手中,投元可以為張士誠提供一條退路,不至于腹背受敵。
當然元廷也在算賬,達識帖睦邇看中的是張士誠手里的財富,雙方虛虛實實,跑跑龍套,很符合當前的形勢所需。
現在里子和面子都爭取來了,張士誠又有點蠢蠢欲動。
在和朱元璋的博弈中,張士誠始終像被貓攆著亂跑的老鼠,雖然這只老鼠的體型看上去比貓健碩,但實際上確實是虛胖。
其實這個時候,南方還有一支反元義軍隊伍,其首領是方國珍,張士誠也動過想要聯合方家軍的念頭。
但是方國珍與他同病相憐,哪有實力和魄力對抗強大的朱元璋呢?
不管做任何事情,實力絕對是先決條件和基礎,不能幻想時時都能撞上狗屎運,方國珍當然不敢與張士誠公開聯手,他也害怕被暴揍。
那就投元吧,張士誠已經替自己探了路,方國珍在心里暗自使勁,張哥啊,你可要挺住!
元廷收了兩位小弟,便開始索要見面禮,提出要張士誠和方國珍給元廷上繳軍糧。
該到表達忠心的時候了,可兩個人心懷鬼胎,擔心軍糧被相互截取,所以此事最后不了了之了……
1359年春節。
隆平城里張燈結彩,張士誠心情不錯,祈禱能過個短暫而祥和的吉祥年。
而朱元璋又在搗亂,開始攻擊杭州城,這讓張士誠剛有的好心情蕩然無存了。
“朱禿子不過年嗎?別人想過個年,難道就這么難嗎?”
現在自己的地盤只剩下杭州和隆平了,張士誠欲哭無淚,過年算個屁,朱元璋就不是人,他是惡魔!
沒錯,在朱元璋的眼里,地盤比親人還要親,誰遇上他,都是一場可以斷子絕孫的噩夢。
“老大哥,現在總可以派兵援救了吧?”
張士誠只能向元政府發出了呼救,可元廷正在北線與劉福通開戰,讓小弟耐心等等。
我滴個去,只能念阿彌陀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