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選擇攻打方國珍,這還是劉伯溫和朱元璋,在密室里商談的結果,劉先生分析了此戰的主要利弊。
“方國珍固守在浙東沿海地區,占據著海陸兩塊地盤,浙東氣候濕潤,物產豐富,當地百姓的主食也是水稻。”
“方國珍盤踞海上多年,集海盜和強匪于一身,同樣積聚了大量的財富,現在投靠了元廷,氣焰十分囂張!”
劉伯溫深入分析了對方的現狀,朱元璋頻頻點頭,每逢較大的戰事來臨,老劉總能給他吃顆定心丸。
“那好,我們就去攻打方國珍!”
朱元璋下定了決心。
“吳王,我們不是去攻打他,而是向他‘借糧食’!”
劉伯溫意味深長地說道。
“哦,先生所言極是,是去借糧,而非打架!”
朱元璋會心一笑,老劉高明,如此巧妙行事,才是智謀家的所為。
劉伯溫還要辦一件事,那就是每次出征前,總要替朱元璋起草一份戰斗檄文,這次當然也不例外。
語氣非常友善,劉伯溫這次沒有提出強硬的態度,而是以商量的口吻,對方國珍進行循循善誘,可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而借糧的理由十分明確,那就是要籌措糧草,對付北方的元朝軍隊。
朱元璋看完信件后,同樣感到了滿意,他方國珍要么乖乖把糧食拿出來,要么就等著和自己打一仗。
那樣的話,包括所有的糧食,還有更多的物資,都將順理成章地變為自己的戰利品。
方國珍的實力遠在陳友諒和張士誠之下,大概只有十幾萬軍隊,戰斗力也不及前兩位老大哥。
朱元璋這次讓常遇春掛帥,帶領十萬精銳部隊前往,而且特意提拔張無忌為副將,給這位年輕的將士一次鍛煉的機會。
常遇春很高興,他終于可以和徒弟一同并肩作戰了,這將是師徒二人聯手贏得勝利的偉大時刻。
“無忌,師叔可以與你一起上陣殺敵了,呵呵!”
常遇春專門來找張無忌,看到無忌已經沉穩老練了不少,心中倍感欣慰。
“常師叔,不,應該稱呼您常將軍,無忌一定不辱使命!”
張無忌也很高興,現在自己雖然加入了朱元璋的隊伍,可與常遇春也是聚少離多,很少有時間并肩作戰。
常遇春準備的很充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十萬戰馬已經休整了近一個月時間,各個吃的膘肥體壯,毛色锃亮。
上百輛牛車拉著糧草出城,步兵和負責補給的后勤保障部隊,先行出發,引來了無數百姓在城門外駐足觀望。
“馬兒肥,牛兒壯,吳王出征帶糧倉,士兵多,將帥廣,軍師破敵有妙方!”
頑童唱起了歌謠,在歡送出征的吳軍將士,常遇春聞言,心中暗喜,也增強了作戰的信心。
朱元璋安然坐在王府之中,這一仗他已穩操勝券,劉伯溫給他吃了定心丸,便在應天城里坐觀戰事的進展,并不親自掛帥出征。
軍隊開拔之后,難得有休閑的時間了,馬夫人便向他提起了陳功之事。
“吳王,想那李公子為了百姓的利益,只身出城去籌措糧食,妾身于心不忍,日夜為此寢食難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