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方裕和幾人帶寧兮到了研究院后面的空地,這里有他們試制的水泥路。
別說!還真有那么個樣子。
寧兮一腳踩上去,一個坑就出現了,又撿起一個大塊的水泥,稍一用力就碎了。
“硬度不夠。”扔掉手里的碎塊,寧兮看向幾人,“把配比和制作方式給我看。”
“群主稍等!”
梁廣霖轉身向研究院跑去。
寧商酉看著眼前一大塊,平整又干凈的水泥地驚訝得不行,直接抬腳垮了上去,看向寧兮問道:“這是以后的新路?”
“嗯!這樣的路足夠平坦,不管馬還是車跑起來都非常順暢,會大大縮短兩地來往時間。
可問題是現在硬度達不到,好要好好研究一下。
要想富,先修路。
這句話不管什么時候,都是適合的。路通了,人就能走出來,就能與外界進行交流。
只要能交流,就有富起來的可能。”寧兮解釋道。
要想富,先修路。
方裕和幾人將這句話細細揣摩,越想越覺得這句話非常有道理,言簡意深。
“學生受教了!”
這次三人行的是非常恭敬的學生禮。
“快起來,不用行這么大的禮。”寧兮趕緊招呼道。
韓俞欽搖搖頭,“郡主此言真理也!我們出自貧窮的山村,若要去鎮上賣東西,天不亮就得出發。
來回一日便沒了,若是去鎮里的時間能縮短,蔬菜便能更新些,就能賣出更高的價格。
說不定還有酒樓的菜販子,來村里收菜,那樣我們就能節省時間,去做工或清理土地。”
韓俞欽和方裕和都是農家出身,梁廣霖好一些,家里是地主老財,但也算不上大富大貴,對韓俞欽的話還是很認同的。
“你們覺得路通了,還有其他好處嗎?”
寧兮想考考這幾個努力的年輕人,窮人家出身,應該更能體恤百姓的艱苦。
兩人低頭想了想,身后傳來一道聲音,隱隱中帶著些激動,“路通人,人也就通了,特別是城鎮周邊的村子,將獲益巨大。”
來人是研究院另外幾個研究員,其中一個年輕人見到寧兮很激動,那眼神就跟后世的腦殘粉見到偶像時一模一樣。
“還請劉兄解惑。”方裕和看向劉羨陽拱手道。
劉羨陽原本在村里跟著萬時全養豬,隨著村里狀況越來越好,他也有時間學習。
聽萬時全說,百味河工坊有一個藏書量巨大的圖書館,便起了心思,來了這里。
在圖書館里,看到了幾本寧兮世家貴族的腦殘粉,將她的話寫成的集本,便崇拜起寧兮來。
寧兮來自現代世界,很多見識和學習的東西,都是非常精煉的,在平時說話間不知不覺就帶了出來。
而這些話,對劉羨陽這樣的學子來說,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他們對寧兮的話,那是反復琢磨,認真揣摩,越想越覺得言簡意賅,寓意深刻。
劉羨陽對著寧兮和寧商酉行一禮,繼續道:“郡主說過,一個城市所能影響到的范圍是有限的。
這句話我曾思量了很久,不知此中深意。
直到有一日,舅舅告訴我城市周圍的村子都很富有,距離越遠的村子,便越貧窮。
大山里的村子比外面的村子貧窮,外面的村子比城市周圍的村子貧窮。
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