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懷璽倒了一杯茶,遞給了虞幼窈“蘭妃和徐貴妃,都不希望看到,保皇黨得到我的支持,所以想要陷害你,達成拖武穆王府下水的目的,藩王手握重兵,本就很受朝廷猜忌,一旦卷入儲位之爭,形同謀逆,她們就能達成,分化我和保皇黨聯手的計謀。”
虞幼窈初來連城之際,是太后娘娘主理朝政,這時虞幼窈打著襄助武穆王,大力推廣番薯種植,緩解旱情的名義,這是所有人都樂于見成的。
因為保皇黨不參與儲位之爭。
但緊接著,皇后娘娘一摻合,朝中的局勢頓時翻天覆地。
保皇黨是為社稷保駕護航,連保皇黨都摻合進了爭儲,大周朝的氣數也就徹底完了。
虞幼窈伸手接過茶杯,卻是心中劇震“所以,韓氏族對付我的行為,表面上看,是因我借由謝府捐贈一事,對付豪紳的這一舉動,觸犯了士族的利益,但追根究底還是,我被卷入了儲位之爭,擋了二皇子和三皇子的通天路。”
殷懷璽點頭。
“韓氏族不惜出動家中嫡系來對付我,這是以徐貴妃為首的三皇子黨主導,蘭妃從中推波助瀾的結果,符合二皇子和三皇子派系的利益,所以韓氏族有恃無恐,追根究底這還是朝廷的黨派之爭。”
爭斗從未停止,即便她遠離朝堂,無論是遠走泉州,還是遼東,仍然無法掙脫。
殷懷璽又道“后宮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寫著,后宮不得干政,以警示后宮妃嬪,眼下皇上久不臨朝,朝中大事是由太后娘娘,并皇后娘娘協同主理,看似順理成章,但何嘗不是在干涉朝綱”
虞幼窈喝了一口茶“皇上久不臨朝,理應由太子監國,但皇上尚未立儲,皇子們應協同大臣一起理政。”
宮里的幾位皇子,年歲都不小了,早就該領一份差事,為朝廷效力,方顯才德。
只是這些年來,朝中也不太平,先是周厲王被害慘死,朝野內外暗潮洶涌,之后葉寒淵敲登聞鼓,為周厲王鳴冤,山東叛亂,倭寇進犯,浙江水患,西北大旱,哪一件事背后都牽扯太大,這個時候進入朝堂,并不是什么好時機。
這一拖,就拖到現在。
皇上久不臨朝,幾位皇子難當重任,便只能由太后娘娘主理朝政。
后宮不得干政是不錯,但太后娘娘有輔佐社稷之責。
殷懷璽道“太后娘娘并皇后娘娘,都有輔佐社稷之責,也僅僅只是輔佐,和主理是兩回事,她們確實僭越了禮法,只是眼下保皇黨聲威大振,無論是平水患,還是賑旱情,都是由保皇黨主導,沒有人敢在此時,觸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的霉頭。”
虞幼窈的臉黑了“以為這是捏柿子呢,硬的捏不動,就挑軟的捏,韓氏族想要扣我一頂干涉朝綱,禍亂法紀的大帽,是項莊舞劍,含沙射影,矛頭直指干政的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畢竟我能有今時今日的名聲,都是源于太后娘娘的厚愛,在外人看來,我的一舉一動是受太后娘娘授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