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就有流民,仰慕武穆王英明,忍不住抱了一絲希望,發出疑問:“敢問這位小哥,你是何人?”
虞善德道:“我乃翰林院侍講,也是韶懿郡主的族兄。”
他從小受虞氏教誨,學習士農工商,所學所用皆是治世為民。
有時候他想,如果三年前,他能像宋明昭一樣鼓起勇氣,下放到某個小縣,做個七品芝麻官兒,是否就能庇護一地百姓,造福一方?
好過這三年來,在翰林院年華虛度,所接觸,所結交之人,皆是庸碌之人,不堪為伍。
朝廷的榜文下來之后,他立馬打馬出府,直奔城外。
任家中的奴仆呼喊追趕,他置若罔聞。
底就有流民茫然地問:“翰林院侍講是什么官,這官有多大?說的話算不算數?”
也有人回答:“是正六品的官職,看似官職不大,卻是天子近臣,負責皇上言行草擬,國史,掌經等,擔任這個職務的,都很受天子器重,將來多半是能入內閣,做閣老。”
“這么厲害……”
“還是韶懿郡主的族兄……”
“是不是皇上派他過來的?”
“……”
底下亂哄哄吵成了一片。
這時,又有人小心翼翼地問。
“武穆王真的肯接收我們這些流民?沒有騙我們?”
“京兆距離北境路途遙遠,我們要怎么過去?”
“對啊,我們餓著肚子,走不到北境就餓死了,是不是故意想把我們忽悠走……”
“狗官,沒安好心……”
“全是騙人的,你們就是想讓我們死……”
“……”
好不容易冷靜下來的流民們,再度群情激憤,虞善德連忙解釋:“你們冷靜一下聽我說完,冷靜一下……”
流民們亂了一陣子,終于有人站出來制止。
虞善德終于松了一口氣:“明天官府會放糧,每人發放三斤糧食,朝廷會派一千精兵,護送你們去北境,到了北境地界,武穆王的人就會過來接應你們……”
三斤糧食,這已經是朝臣們舌槍唇炮,爭議之后定下來的。
很多人都不想出這個糧食,但如果不出些糧食,先將流民安撫住了,流民們怎么可能乖乖去北境?
三斤糧食,一天一頓,一頓二兩糧,也只夠十五天。
京里距離遼東較近,有官道直達,大批流民吃不飽飯,走不快,路上拖拖拉拉,半個月肯定是能到的。
一聽有糧食,流民們安靜下來了,哪怕只有三斤,可至少餓不死啊。
領頭的流民又問:“聽聞武穆王先前已經挪用了軍晌賑濟災民,大批的流民聚集北境,糧食哪里來?”
??翰林侍講這個職位,有點類似皇帝身邊的秘書,比如:皇帝要下圣諭,要引經據典,翰林侍講,就會與皇上,細細地說一遍這個典故的背景,立意,喻意等等,所以擔任這個職位要很牛啊,不能等皇上,要用到某個典故一問,就一臉懵圈,啊,我先去翻一翻書看看。哈哈~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