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基礎雖然打得不錯,可比起書院里其他學子,到底還是平庸了些,他能進書院讀書,是托了大姐姐的福。
想到從前在府里時,三姐姐每次詢問他的課業,口口聲聲都是在鼓勵他,可眼里不覺就流露了失望之色。
想來大姐姐會很失望吧!
虞幼窈又笑:“早前我不是送了你一套注書嗎?里頭道理大,你平常多研讀一些,與課業互相鑒證,想來會有所獲。”
注書是從前殷懷璽為她寫的,有《四書五經》,也有《天工開物》,還有史學,攏共了十幾本之多。
因為家里都喜歡,她使人抄錄了幾份,送給了家中的兄長弟妹。
虞幼窈頓了頓話:“我送你上麓山書院讀書,是因為閑云先生和湖山先生道理大,能跟著他們學一學道理,開一開眼界,漲一漲學識,也是好的,學業是自己的,你自己覺得獲益,便是學到了。”
聽著她字字懇切,語氣再尋常不過了,虞善思半懸的心也終于放下了:“善思,受教了。”
虞幼窈又考校了課業,她出題不算太難,卻往往顯得刁鉆,需要學以致用,融匯貫通,靈活變化,才能解答。
虞善思算不上對答如流,卻也算可圈可點,可見基礎確實打得牢固。
虞幼窈還算滿意,不覺露了笑容。
這也讓虞善思心中一松。
接下來,兩人又聊了近況。
虞幼窈說了這一路,從泉州到襄平城的見聞。
虞善思也提了,早前夫子帶學子們去鄉間扶犁親耕,去觀番薯育苗,去看柞蠶育卵等一些瑣事。
之后,虞善思忍不住問:“大姐姐,不知道,”他吱唔了一下,有些不安地垂下頭,連聲音也小了許多:“京里怎么樣了?”
虞幼窈擱下茶杯,也無避諱:“京中還是老樣子,虞府也還好,早前族里傳了消息,虞宗正將江姨娘扶正了,三妹妹在族中庵堂里為祖母祈福,父親對她多有照顧,時常送些金貴的藥材補品過去給她補身。”
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她自問無愧于虞府任何一人,自然也能坦然提及。
府里發生的一應事,祖母沒有刻意瞞著虞善思,虞善思也到了明辯是非的年歲,她不會費心去解釋什么。
她只做一個嫡長女,一個世族女子,一個長姐該做的。
恰如其分。
不多不少。
問心無愧。
僅此而已。
她和虞兼葭、楊淑婉之間的恩怨,與虞善思沒有關系,也不會遷怒到虞善思身上,虞善思心里如何想,也并不在她計劃之內,她更不會去在意。
帶虞善思來北境,固然有“感同身受”,不忍虞善思小小年齡,就毀了一生,但更多的,卻是溝通她和虞氏之間,牽扯不斷的關聯,向虞氏族表明了,她雖然歸了母族,卻仍然心系虞氏的心意。
如此也能全了與族中的親緣,外人也不會妄加揣測什么。
也許有人會覺得不近人情。
喜歡表哥萬福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表哥萬福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