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幼窈骨里頭有種平等的觀念,雖然她的行為,受到了教條束縛,但她的內心卻是獨立、平等、且自由,從不受禮教、規矩、閨范的束縛,她奉行為人處事的原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敬我尺,我敬人一丈。
并沒有諸如,以德報怨這種迂腐的儒家思想。
道家沒有天地君親師,這等上下尊卑的禮數,也沒有男尊女卑的禮教,認為人人生而平等,則天地自然。
她不學道學,可思想卻符合道家奉行自然的理念。
這一點,和身為道家高徒的殷小子不謀而合,他們原就是一種人。
這世上,難得知已一兩,朋友兩三,唯同心同德之人,可求而不可求,這是一種靈魂的共鳴,思想的認同。
虞幼窈就是那個,與他同心同德之人。
提了殷懷璽,虞幼窈難免有些想念“來了襄平這么久,我還沒有收到十九哥的傳信,也不知道他怎么樣了”
安置災民一事,也是刻不容緩。
殷懷璽巡視遼東各地區,進行安排、布署,及相應的指導,為安置災民做準備,想來也是奔波不停,顧不上其他。
孫伯道“別擔心,最遲四月初他就該回來了,我聽說龍城那邊,已經開展了災民的安置事宜,一部分災民陸陸續續遷移安置,四月天氣回暖,就要大幅度遷移,要趕在五月天氣升溫,將災民安置妥當。”
最先安置的是識字,有一技之長的災民,這部分人,大多都是安置到,虞幼窈名下的產業地方去,他們到了新的環境,在那邊安家落戶,就會得到一份能養家糊口的工作。
虞幼窈松了一口氣“這樣看來,想必能避開病菌多發時節,五月也是番薯扦插的最佳時間,也不會耽誤開荒,十九哥一早就考慮到這些。”
她沒有想到的問題,殷懷璽都提前想到了,并且做出了應對。
據統計,整個遼東境內的災民,已經達到了將近三百萬人,如此龐大的災民,想要得到妥善安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雖然朝廷,一些遠道而來,尋求商機的商賈,都給予了物資支持,當地士紳,也迫于朝廷頒發的國策,不得不配合出力,但最辛苦的,仍然還是殷懷璽。
孫伯笑了“殷小子做事,向來是走一步看十步,流民收容營的選地,都進行過風水堪輿,通風散氣,土質干燥、厚實,這樣的地方,不易滋生病菌,每隔七日,就用硫磺拌草木灰,派人在營中散一遍,所有投靠過來的流民,需在收容營外清洗干凈后,經大夫把脈,才會進行安置。”
遼東一帶多湯池,硫磺并不難得,若非提早做了防范,他也不會收容大批流民。
收容流民一事,都是十九哥借了巡視,視災的名義,親自在安排,安遠將軍和黃文獻并不清楚。
孫伯之所以會這么清楚,想來也是防治病疫事關重大,殷懷璽和孫伯商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