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繼續,熒幕上林亞的日記每一頁都是整潔卻看似憤怒的筆跡,這些在敏銳的影評人眼中看來細節卻有些不一樣,因為字跡并不一樣,而這也是伏筆,“給世界帶來歡笑和快樂”的字體,林亞的書寫習慣是右手。而“我只是希望,我的死比我的生命更有意義。”的字體,不是右手的寫字字跡。林亞的目標是“給世界帶來歡笑和快樂”,其實是母親的原話,意味著母親對林亞的影響。
鏡頭切換,在結束心理醫生并不耐煩的問詢之后,原本偏冷的色調變得明亮許多,場景變換到了哥譚廣場肯尼音樂商店,交通堵塞,車水馬龍,不停地鳴笛,行人擁擠在人行道上。
到處都是巨大的廣告牌、電影天棚,到處都是堆得高高的垃圾袋。
哥譚的下面,一架鋼琴在叮當作響,傳出一些有動感和快節奏的旋律。
在繁忙的城市街道對面,林亞正打扮成一個面色憂郁的流浪小丑,穿著破爛的衣服,臉上畫著滿臉胡須似的大紅嘴,一個大大的球狀的紅鼻子,嘴的舌頭是涂成白色的,大嘴的嘴角向上彎曲。
林亞的小丑妝容色彩鮮艷極為顯眼,他在肯尼音樂商店前,舉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大甩賣!”而商店上方的橫幅,大大寫著:“停業!”。
在林亞身后,一位老人在街上彈鋼琴,他們兩個互相配合,引起人們對商店里大減價促銷的注意,但是大多數人都從小丑林亞身邊走過,對他視而不見,只有幾次路人不小心撞到了他。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一群十五歲左右的男孩,故意戲弄林亞,開始取笑,即便林亞無視,做好自己的工作,但也被男孩搶走牌子,跑過馬路。
真正注意到音樂節奏的會很奇怪,因為這個時候彈鋼琴的老人故意加快了音樂的節奏,林亞不停地在車流中奔跑,追趕那些男孩,五個男孩在擁擠的街道上放肆,放聲笑著,大聲喊叫著。
就是很狼狽的小人物被戲弄,被玩耍,完全是被捉弄的存在,這讓不少觀眾都感覺到了一絲不舒服,尤其是看到林亞真的就像個小丑一樣被戲弄,然后還被那些男孩狠狠打了一頓,
如果說前面觀眾看著電影,只是覺得有些不舒服,那么等到說瘦脫相的林亞坐在公交車上,看著車窗外,那眼神就已經讓觀眾感覺到此刻心境,真的就是一股壓抑感。
公交車上,林亞看到對面一個滿眼憂郁的女孩直直地盯著他。
林亞裝作不知道該往哪里看,感覺自己很不自在,很微小。他瞬間回到角色,像小丑一樣微笑,用手遮住臉,開始和她玩變臉游戲。
那女孩凝視了他一會兒,然后咯咯笑了起來。
女孩的母親卻是惱火了,怒聲說道:“你別打擾我的孩子?”
“我沒有打擾她,我是……”
可是林亞的話還沒說完,女孩的母親就已經打斷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觀眾第一次在鏡頭面前真正看到小丑林亞突然的狂笑,就那樣十分突然地大笑了起來,非常大聲。
林亞捂著嘴想要掩飾,搖搖頭,笑聲才停頓了一會兒,但接著笑聲就更大了。
那笑聲讓現場的觀眾都感覺到了一股莫名的寒意,就是那樣十分怪異的笑聲讓觀眾都覺得很詭異,他們能夠看出林亞明明在笑,但是那一雙眼睛看起來卻很悲傷。
事實上,笑讓小丑很痛苦,但是沒有人知道,公交車上所有的乘客都盯著怪笑的小丑。
“你覺得這很好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