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媒體,尤其是戛納官方場刊,都對《小丑》大肆贊美,這樣的好評自然讓更多的觀眾注意到了《小丑》這部電影,越來越多的觀眾都跑去看這部華語電影。
影評人一向對于電影十分挑剔,但是很顯然這部《小丑》很對電影人的胃口,戛納電影節的官方場刊《銀幕》就給《小丑》給出3.6的高分。
“這部電影真的太壓抑太黑暗太墮落,難怪會有觀眾中途離開放映廳。我對這類型的電影沒有有任何的偏見,相反,我非常認可《小丑》這部作品。不管從導演風格,攝影鏡頭語言,演員表演,劇本故事編織上,《小丑》都是一部藝術品,值得在影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必須承認《小丑》影片本身的藝術質感,只是在價值觀上,《小丑》給出了非常模糊的界定。無論從主題,到敘事結構,再到視聽語言的運用,均完美地將故事與電影技巧巧妙融合,令人嘆為觀止。”
“《小丑》用極為負面的價值觀挑戰現今社會,那就是如果一部電影能真的影響現實,那么文明社會該有多脆弱。社會的瘋狂帶來反社會的集體瘋狂,只需要糟糕的一天,人人皆可成為小丑。坦白說,‘因為壓迫、所以作惡’的命題已經不算新鮮了,但于賀一步登天的方法派表演升華了整部電影!他的肢體和表情,完美告訴了世人什么是密不透風的絕對黑暗。”
“看完《小丑》首映激動的打卡!劇情節奏感滿分,內涵思考張力滿分,藝術戲劇性滿分,人物塑造滿分,金棕櫚大獎給它都不過分,因為此片足夠劃時代的宣布,究竟誰是反派。你認為誰是反派決定了你身在何處,而千千萬萬我們所處的位置決定了這個嚴絲合縫又千瘡百孔的世界將邁向何方。《小丑》發出的質問振聾發聵,但對于所有問題,它無力解答。”
“這個世界的階層固化到底嚴重到了什么程度?已經到了俯仰皆拾都能成為好電影素材的程度,底層人民在這些電影中表達出了最可能的幾種選擇:掙扎,控訴,瘋狂。在全球街頭運動風起云涌的時日,這部關于《小丑》的電影就顯得極為應景。人物演繹堪稱完滿,營造的歌譚氛圍雖顯微弱,但現實境況恰好可代入,因而類似電影的大爆或許只是這個病入膏肓時代的最新注腳,就像無盡的汽油燃燒瓶,小丑才剛投擲。”
……
戛納電影節一向重視電影的藝術,對于電影的拍攝手法,藝術性方面更青睞,很顯然現在王者也拍攝的這部《小丑》不單單是在故事情節方面獨具藝術性,在電影拍攝,鏡頭語言運用方面也十分具有藝術性。
在這方面除了官方場刊,美國電影媒體,還有其他國家的電影人也都對這部電影評價很高。
“戲劇張力大到爆炸,不僅限于貧與富,強與弱的對比,貧者欺貧,弱者凌弱,世界已然是一片殘酷的黑暗叢林。而在底層的最底層,一個與社會格格不入的怪胎,在被千萬人踐踏的過程中,一步步走向瘋狂,變成點燃群體暴力狂歡的Joker。小丑不是一個臉譜化的反派,他控制不住的笑聲與內心的悲傷至極是能讓你顫抖的,讓你感受到壓抑到極點的痛苦會極其自然地轉化為破壞的力量,而每個人在同樣的環境下都有這樣癲狂的可能性。”
“一個無政府主義犯罪偶像的誕生。電影當然是集中說小丑這個人的,比如他的身世,父母,謊言,精神疾患等等,問題都很個人化,而這正是無政府主義的來源。他們可以聲稱自己沒有政治傾向,只報復對自己有惡意的人,但無政府主義者的這種暴力、表現欲正非常容易被政治團體利用:小丑因為備受屈辱的一天憤而在地鐵殺人,他本身毫無政治色彩的行為被媒體大肆宣揚成為‘殺掉有錢人’。”
……
《小丑》如此受影評人青睞,可以說這部電影在電影故事,電影藝術方面都完美地讓各位熒屏為之折服。
現在戛納官方場刊邀請的,給主競賽單影片元打分的十位影評人最后給《小丑》電影給出的分數直接超過前面幾部電影,排在了第一位。
而對于電影里面的主人公小丑林亞一角,于賀的表演,影評人也給出了很高的評價。
現在很多影評人都開始討論這一屆的戛納電影節究竟哪一部電影能夠拿到最后的大獎金棕櫚,很顯然目前看來最大的得獎熱門還是評分最高,掀起一股熱潮的《小丑》。
很多看完《小丑》觀眾也都認為這部電影能夠拿到最后的大獎。
當然這里面也有不少觀眾認為《小丑》這部電影太過壓抑和黑暗,極具煽動性,但是毫無疑問這部電影拍出了所有社會邊緣人的現實情況,而這也是如今社會階級對立的嚴重程度。
不少影評人甚至認為《小丑》是一部非常危險的電影,對電影十分反感,認為這部電影會激起社會的矛盾,而且擔憂《小丑》上映期間可能會發生的“暴力行為”。
那么,現在的熱潮《小丑》究竟能不能在戛納電影節上拿下大獎?
一切還未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