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屆戛納電影節,頒獎典禮現場。
王者也看著于賀瘦脫相的臉,笑著說道:“你知道的,我期待你拿影帝,不過拿獎這樣的事終究還是看運氣,當然在我心里你一定會能拿獎。“
即便這一次不能拿獎,以后總有機會的,這就是王者也的想法。
于賀知道王者也話里面的意思,想要扯嘴角一笑,但是這笑容依舊有小丑的影子。
扭曲而瘋狂。
這一屆的戛納電影節競爭很激烈,即便入圍主競賽單元的影片里面有幾部被觀眾狂噓,但能夠角逐最后的金棕櫚大獎的還是有幾部影片,像美國影片《玫瑰之死》,還有法國影片《天使墜落》,以及英國影片《殺死一個活人》,這里面有《小丑》強勁對手。
主競賽單元里面頒發的第一個獎項是評審團獎,雖然說這個獎項比不上金棕櫚,也沒有評審團大獎含金量高,但畢竟是戛納電影節的一個重要獎項,自然也很受期待。
《小丑》并沒有拿到評審團獎,王者也等人自然不會失望,現在不拿獎才是一件好事,這就意味著后面還有大獎可以拿。
評審團獎之后,便是最佳編劇獎,其實最佳編劇獎這個獎項和《小丑》沒有太大的關系,因為在不少影評人看來,《小丑》的劇情太過薄弱,精彩的只是故事本身黑暗壓抑的特殊性讓這部電影充滿了爭議,不可否認的是藝術上的一些夸張化的表現手法,將社會上戲劇性的一幕幕都集中在哥譚市和林亞這個個體的身上。可以把這一切當作一個社會可能的發展方向作為研究。
更讓影評人和電影人肯定的不是劇本,而是電影所擁有強大吸引力和帶入感的藝術因素:色彩、燈光、場景,以及最重要的演員表演。
最佳編劇獎之后,接下來就是最佳女演員獎,這個獎自然和《小丑》沒有多大的關系,可是后面一個最佳男演員獎則是和《小丑》有很大的關系。
不同于奧斯卡的演員獎是對一個演員演技的極高肯定,戛納其實是電影導演天下,演員獎常常是用來平衡獎項分配的安慰獎。當然這并不是演員獎就沒有演技,應該說能夠入圍主競賽單元的影片,演員的演技本身就不會差。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戛納電影節上很多時候最佳男演員和最佳女演員誰也不能夠保證是誰,因為只要入圍主競賽單元,所有男女演員都有競爭的資格,不分主角配角。
當然,更占優勢的還是主角。
今年戛納男演員競爭則極其激烈,首當其沖當然就是《天使墜落》中扮演惡魔的喬伊,此外這里面《小丑》于賀拿獎的呼聲很高,不過其他幾部電影的的男演員表演同樣十分真實以及細膩,聲勢很高。
《小丑》可以完全是于賀一個人的獨角戲,張力十足地表演了一個雙重人格最后脫變的成小丑的完整心理狀態,電影講述的只是林亞作為精神病人遭受的無數排擠和歧視,最后爆發,成為殘忍的,癲狂的,毫無束縛的小丑,成為暴亂分子的領袖。
這樣的心理變化,又或者說是黑化,并不是變成什么妖魔鬼怪,而是“小丑”這個名字貫穿著整部電影。
電影里面,整部片子的風格上來看,尤其是**部分于賀的演技一直洋溢著宣泄般的快感,需要在前不斷給予小丑和觀眾足夠的刺激,除了直觀上的,還有燈光與色彩所營造潛意識上的。
相較于王者也的期待,王晴更顯緊張,笑著說道:“者也,要是于賀能夠拿到戛納影帝,那就真的太好了,你這次可是又捧出一個國際影帝了。”
又捧出一個國際影帝?
聽見王晴這句話,王者也眉頭一挑,瞥了整張臉凹陷的于賀一眼,沒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