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在此時,博子已下決心在秋場的陪同下去那座山,向林舒告別。
博子此刻正在茫茫雪野中,面向晨曦中的大山,呼喊著同樣的話:“林舒!你好嗎?我很好啊!“
她一遍遍呼喊著,天色大亮,那山被籠罩上一層淡紫色的薄霧,安祥地漸漸隱去。
觀眾看著這樣的鏡頭畫面,畫面很美,十分簡單的臺詞卻是如此動人,讓他們的眼眶都不禁濕潤,他們能夠深深地感受到在那簡單的臺詞背后的藏著的深情。
故事繼續,依舊是林舒的回憶——
“我爸爸是在新年第一天去世的。媽媽因為悲傷和勞累沉睡不起。元旦過后,我只好請假在家,幫助爺爺做家務。有一天,那個林舒突然來了,他拿著一本書《追憶似水年華》站在門前,執意要我幫他還給圖書館。我問他為什么自己不去,他有點著急,又有點惱火,只是叫我不要多問。他看到門上貼的訃告,問我家里誰去世了,我說是爸爸。他說了一句文言:'請節哀順變。'我竟忍不住笑了。他不解地看了我一眼,去推他的車,又回頭看了我一眼,就一聲不吭地走了。這是我最后一次見他。我再回到班上時,他的座位空了,聽說他已經轉學。我去圖書館將那本書插在書架上,心里竟有些懷念的意思。我對他的回憶,只能到此了。”
回憶到此,但是故事卻沒有就此結束。
博子最后的回信中有一句意味深長的問話:“你說,那些借書卡上的名字真是他的嗎?“
同時,博子她把林舒的信都寄了回來,誠懇地說,這些都是林舒的回憶,應該由林舒自己珍藏。林舒坐在家門前讀這封信,心里有一種異樣的感覺。那個人現在已經在另一個世界了,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和自己同名同姓的人了。
也就是這樣的平緩日子繼續,林舒的身體一天天恢復。
觀眾看著電影,在他們也以為故事到這里就結束的時候,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后,林舒家來了一群小客人,是學校圖書館的那群小女生。她們激動地交給林舒一本書,正是少年林舒臨走時托她還給圖書館的那本。
“打開。”
“看那卡片。”
“看背面。”
女孩子們興奮地說著。
觀眾們的目光也盯著熒幕,也開始期待起來,然后他們意外看到,熒幕里面的林舒同樣意外地看到,在那一瞬間,所有的一切都明白了。
原來在借書卡的背面,有那個少年林舒畫的一幅肖像,是個美麗的清秀的長發的女孩子。
那女孩正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