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號晚上10點,陸晨來到了加工間,看著納米核心里面的1620點能量,先是拿出500點能量擴充了整個加工間,面積達到了600平,然后再使用1000點能量制造出納米蟲巢,啟動后放在了加工間中央,隨后3D打印機和多功能平臺全部被包裹,然后納米蟲巢不斷地延申,很快占據了大半的空姐后不再往外擴張,而是向上延申開始形成加工機器,最后,再半個小時之后,一切全部結束,出現在陸晨眼前的是滿滿科幻感的制造見。
只見眼前一個大型的3D打印機矗立在最邊上,分別有三條流水線體延申出來,根據陸晨得設計,其中一條是能源生產線,及電池生產線,另外兩條分別為零件生產線以及動力設備生產線,這三條產線上面是一些機械臂,而產線邊上是加工設備,三條生產線最后匯聚一處,形成一條生產線,這一條就是組裝生產線,上面各種的機械臂。
陸晨看著這個產線感覺非常滿意,隨后陸晨把之前設計的程序和圖紙輸入生產線的主控電腦里面,選擇生產這種大型的多旋翼無人機,啟動之后,就看到打印機開始吞噬原材料,然后打印機內部被分為了三個工作室,分別開始工作了起來,過了一個小時之后,陸晨看到無人機組裝完畢,這個無人機也是可折疊設計,完全展開之后四個多旋翼中兩兩距離大概一米左右,然后折疊后的大小也有半米寬度,所以自己的小車就完全放不下了,只能作為庇護所防御設備使用。
隨后陸晨又生產了一臺無人機,并將兩款電磁槍的設計圖紙也輸入了中央電腦,隨后將提前編寫好的無人機程序輸入無人機之中,看了看時間也不早了,陸晨就先去睡覺了,準備明早起來再測試無人機的性能。
第二天,上午11點,陸晨起床后來到了庇護所地面一層的樓頂,使用250點能量改造了樓頂,加了一個頂棚,上方可以開啟供無人機出入,然后在機庫旁邊高聳著一個三米高的信號塔,同時早已準備好的智能程序接管了這個機庫的控制權,然后陸晨將無人機運到樓頂機庫上面,打開無人機之后,命令智能程序接管無人機,隨后陸晨讓無人機開始自檢,無人機接收到命令之后,多旋翼支架開始展開,多旋翼啟動,接著無人機開始緩慢升空,在距離地面一米的位置開始懸停,接著內部系統開始自檢,首先是監控系統,通過陸晨自帶的平板,畫面開始顯示,接著在平板上,陸晨看到一個無人機的模擬圖,上面依次顯示骨架有無損傷,能源供應是否正常,通訊是否正常,接著陸晨看到頭頂的機庫打開,無人機騰空而起,開始測試極限飛行在高度到達2千米時,無人機的傳感器顯示升力不足無法上升,而且信號還很好,所以陸晨在平板上面設定了無人機最高飛行到1千米的高度就可以了,
隨后測試無人機的飛行速度和飛行距離,接著陸晨選擇了一個方向開始測試,只見無人機開始全速往一個方向飛行,平板上面顯示的無人機速度開始逐漸上升,不到一分鐘就達到了150公里每小時,接著陸晨看著無人機越飛越遠,看著平板上和無人機的信號連接越來越弱,沒有讓無人機返回,最后,在距離庇護所10公里遠的地方,信號完全小時,但是陸晨一點也不擔心,在無人機內部的芯片里面,陸晨設置了無信號自動返回起始點的命令,而且內部自帶的智能程序可以利用機身的探測器自動躲避障礙物,所以十幾秒之后,平板電腦重新接收到了無人機信號,幾分鐘之后,陸晨看到遠處的無人機飛了回來,懸停在剛剛起飛的位置。
最后一項是自動充電測試,在各個無人機返回的時候,陸晨看了一下無人機的電量,發現電量還是滿格,陸晨知道以200WH/g能量密度制造的1公斤電池,內部擁有者200度的電,足夠無人機連續運行好幾天了,
隨后陸晨開始在程序中設定電量低于90%的時候返回機庫充電,就讓智能程序開著無人機在庇護所周圍巡邏飛行,而陸晨自己則是回庇護所開始吃飯去了。
下午五點,陸晨吃完飯來到了樓頂,看著電量還是很多,自己也不可能等那么長時間然后看著它自動充電,然后陸晨想到了無人機上面的電磁槍,直接命令無人機對著空地發射了一發彈丸,之后發現電量直接降低了15%,隨后陸晨放棄手動控制轉為自動模式,只見無人機開始返回機庫,到達機庫上方后,無人機底部伸出三個輪子,隨后降落在陸晨邊上,接著機翼收縮,內部電機啟動,利用傳感器找到了充電區域,開始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