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晨看到這滿意的點點頭,自己設計的功能都能很好的實現,可以說這次設計圓滿成功了,隨后陸晨又回到庇護所制造了兩臺,同樣運到樓頂之后,機庫就直接放滿了,陸晨開始設置參數,4臺無人機其中有三臺是在高空中以三角形的位置懸停,另外一臺作為后備停放于倉庫,三臺同時在高空1千米的地方懸停之后,這個以陸晨庇護所為中心的三角形區域就處于絕對的監控之下,
接著陸晨設定電量低于30%的時候,后備無人機啟動,到達接替位置之后,原無人機返回充電,已石墨烯鋰離子電池的充電速度,幾分鐘就可以充滿電,隨后這臺無人機到達下一個低電量無人機處接班,就這樣依次接班,最后一臺無人機返回后充滿電進入備用狀態。
而且陸晨還設計了如果在外的三臺無人機被擊落的的話,最后一臺無人機就會出動,而且如果不是三臺同時被擊落的話,剩余兩臺無人機會立即進入無規則飛行狀態躲避供給,同時智能程序會提醒位于庇護所的陸晨,有敵人入侵,如果陸晨授權反擊的話,無人機的智能程序就會開始反擊敵人,或者陸晨這邊手動操作其中的一臺。
設定完這邊的參數之后,陸晨回到庇護所開始繼續自己的學習之旅
——
另一邊,王東帶著資料和電池回到庇護所之后,將其交給了老板,隨后老板將電池和資料交給了自家的研究員,接著研究人員開始研讀陸晨所給的資料,而那些電池則直接丟給了下面的工作人員按照之前設計好的方案先改造一臺箱式貨車出來,
隨著研究人員的學習,第二天來到老板辦公室說明了具體情況,
“老板,這種電池技術以我們目前的制造能力還是可以制造的,而且制造難度不大,但是一旦我們大面積使用這種電池,那我們的發電能力將會拖后腿,所以要么小規模的使用這種電池,要么升級發電系統。”
老板思考了一會之后,對研究人員說到:“這樣,你那邊先把產線做出來,讓我們可以大規模生產這種電池,電力不足的問題我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