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白帝一脈,因昔白帝遭驅逐,本無傳人,僅留有壁畫解其劍意。
恰有通靈猿公,觀畫演習竟使其重見天日。
靈猿傳越女,越女曾為越國師教。
越國被楚國滅后,一些族人北逃至齊魯,越女劍因此北傳,齊將檀子憑之拒楚,煊赫一時。
齊威王置稷下學宮授禮,大獲成功,于是仿其制式授劍,拜檀子為天君,乃有檀宮。
結果不負威王所期,檀宮桃李天下,極盛之時天下習劍者半出此脈,始有天下劍術出越女之說。
檀宮第二任天君王聚創起落法,凝煉越女劍意精華,僅供齊國王族內傳。
王聚為彰檀子之功,以檀君自稱。
其后檀宮之主皆從此俗,而檀君之號也只可由齊國王族諸支脈繼承。
其中檀,王兩姓又占其大半。
諸檀君中,又以曾任箕子國國師的四代檀君王儉,曹魏國術師范二十七代檀君王越,以及南宋名將三十六代檀君檀道濟最為出名。
齊亡后便無檀宮,但傳人仍以檀宗自稱。
及檀道濟因事獲罪,宋文帝惡其“養寇自資”,在南朝對檀宗進行了大規模清洗。
索性有慶云的父親,也就是第三十八代檀君慶易寒,帶領門人在北朝重新凝聚成勢力。
北朝拓跋氏是鮮卑胡人,慶易寒不愿見江山為胡虜所僭,遂效先祖之志,行刺魏王,可惜功虧一簣,招致滅門。
自此檀宗在南北兩朝都淪為逆黨。
十余年前南遁的門人,也都只能如陳道巨一般過著深居簡出的隱居生活。
而今世人雖然仍尊東宗紛擊法,檀宗起落法,劍宗顧應法,道宗閃電法,西宗出手法為天下五宗。
但檀宗,西宗兩脈已沉寂多時,若非近年也沒有什么優秀劍派后起,兩派僅靠傳說中的威名,保全宗派的地位已是非常勉強。
“父輩當年亦曾笑傲江湖,豈能眼睜睜看著本門七百年的輝煌墮于我輩!我要完成父親遺志,刺胡王,復河山,壯我檀宗!”
慶云此前隱居一隅,不知煩惱,此時初知江湖舊事,不免銳氣上涌,胸中波濤起伏。
要是沒有人拉一拉韁繩,這小子怕是要闖禍,祖暅之心下已是這般盤算,“慶弟,凡事不可意氣用事。
令尊在世時,檀宗氣勢方盛,此事尚不可為。
而今門人群龍無首,百廢待興。
而魏宮馮太后已歿,拓跋宏獨握權柄,清迂去腐,大舉改革,國力中興,聲望益隆。
此消彼長,希望更是渺茫。
如若失敗,個人性命到還是小,
可檀宗余脈難免又要承受一番暴風驟雨,屆時更難再起于江湖,慶兄弟豈不成了罪人?”
慶云雙眉緊蹙,心知暅之所說在理,但此前從未遇過如此重大決斷,不知該如何權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