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道曾經聽聞,薛安都當年為南人籌備隱秘行動部隊時,保義軍成名已久。
薛安都能在短短數年之內組建起一支可以與保義軍抗衡的部隊,自然并非白手起家,
而是借了一支有著千年傳承的奇兵,以為精銳。”
慶云不禁大訝,
“千年傳承?我原本以為齊王檀宮可算是最早的秘諜組織了,難道此前還有類似的機構?”
“哎,秘諜部隊之先要上溯到夏王禹為天下盟長時期。
后禹在九州遍撒閑人耳目以為諜。
所以《說文》中對諜字便作如此解釋:
諜,閑,伣也。閑者無事,伣者候風,皆備不時之用也。
后來夏王太康失國于有窮氏,新王少康便是依靠這些閑伣密諜方得復國。
其實不僅華夏人用諜,當年越人大羅國也用諜。
《左傳》亦曾記載,楚國籌謀南下,軍隊抵達彭境時,
大羅國也曾派出了一名叫伯嘉的諜人刺探情報,對楚軍的部署造成了不小的困擾。”
“哦?所以薛將軍是借用了大羅國的諜人部隊?”
“不,大羅國的諜人機構遠不如周王室專業,所以他們敗了。
薛安都收編的,乃是周王室世襲秘諜部隊——銜枚氏。”
“大師說的是,‘銜枚疾走,雁過無聲’的那支傳說中的神秘部隊?”
“那可不是什么傳說。
大周以司寇轄九州閑伣,其中最精銳的就是銜枚氏小隊。
依靠這支秘密部隊,周室也守得了幾百年江山。
如若不是其后齊,楚,秦,燕等強國紛紛組建自己的諜報網絡,并且對感覺良好自我麻痹中的王室秘諜系統造成了不可逆轉的侵蝕與破壞,
也許這大周朝還能向天再借五百年。”
“周代編制的部隊,如何存續到現在?”
“周官大多都是世襲,所以周朝的官職才能派生出許多姓氏。
這銜枚氏亦是如此,其身份,技能在族內世代相傳。
雖然周朝的諜報網絡被各國破壞嚴重,
但作為精英中的精英,暗部中的暗部,他們這一族依然低調的存活了下來。
生存,本就是秘諜首先要具備的能力。
這個家族代代繁衍,偶爾也會出來露露臉。
只是他們每一出現,都會改變時局走向,實在是一支無法讓人忽視的勢力啊。”
“大師是指,周亡以后,這支勢力還出現過?”
“是啊!昔大漢七王叛亂,七王的力量聯合起來,已過天下半壁,
尤其以吳王和楚王的力量最為強大。
可是吳楚兩國聯軍卻在彈丸之地梁國面前吃了數月的閉門羹,
方有其后周亞夫逆襲,逼死二王,令七王之亂冰消瓦解。
當時世人只知道周亞夫的風光,卻很少有人留意那梁王遣入吳王賬下的死士枚乘。
后來七王之亂平,梁王又欲挾功爭位。
可笑他卻不知道銜枚軍向來只為天子劍,不做權臣奴,結果自然也是落得個凄慘下場。”
“枚叔文才,天下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