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雷十三歲與頓丘李方叔之女有子第豆胤,
第豆胤十三歲與梁國中山李惠之女誕今上。
當今廢太子是在今上十五歲時所誕,
其母雖然號出林氏,卻是出自被滅門的罪臣家庭,身份無所追溯。
有人說,這只不過是為了避免連續三朝李氏皇母,惹人猜忌才使用的障眼法,將李氏宗女換了個無法徹查的身份而已。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這種事情,市井坊間早有奇說。
如果是一代人天賦異稟,十二歲可授妊,那也還說得過去,
可是連續三四代,就很難自圓其說了。
只是這幾代魏王都還算體達民情,明哲清廉,故而沒有人故意散播流言。
但是想來那位來自拓跋氏的李熙達阇和當今某些皇族權貴早有交易,
借了趙郡李氏的身份和梁國李氏的肚皮讓皇權一直在他們這一脈傳承。
四代以來,這北魏皇胤不知當算是拓跋家,還是李家;
是天真的后人,還是吐萬的苗裔。
有人猜測,或許是太子感念吐萬為他抵命之恩,才如此煞費苦心,
讓兩人血脈,地位共用了一個身份延續下去。
文成帝或許真的是吐萬的骨肉,
但是其后皇家血脈依然借腹回歸了宗支。
小龍王是拓跋吐萬的嫡親侄子,雖然只大今上十余歲,可是因為這嫡支譜系十余年就要增一輩,現在算來這小龍王倒是長了今上好幾輩。
因為當年天真太子和吐萬的關系,他的地位才會如此特殊,做著有實無名的空號王。
雖然沒有封號,但自然也沒有人敢把他不當王爵看待。
這些皇室嗣傳,因為都發生在明面上,也算不得多大秘密。
但是這一次李玄都,李天賜親至,可能真的是太子黨下出的一步妙棋,會讓今上萬分尷尬。”
這一番話所涉甚大,聽完一遍也未必能完全消化。
此時的慶云就只聽了個云里霧里,只能尷尬說道,
“我,我仿佛還是不大明白。
這天賜太平真人,如何能讓魏王尷尬?”
李神俊白了這個傻小子一眼,繼續講道,
“廢太子今年也有十四歲了吧。
按照這些年形成的慣例,豈不是需要有一個李氏族女誕嗣子?
太子雖然收了兩個填房,卻尚未大婚娶妻,
說明這個潛在的規則可能還在延續。
太子雖廢,太孫照樣可以立長。
按照近四代的形勢看,一定是有一支可以左右大魏存亡的力量在維系著這種規則。
今上雖然廢了太子,但是敢不敢觸碰這個規則,我也不敢妄言,
也許,連小龍王也不知道答案。”
慶云聽得是咋舌不已,
“我去,還有這許多道道。
那大哥還為該立哪位皇子操那么多心,
分析得煞有介事,原來都是白忙活啊。”
“也不能這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