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小龍王不愿意提及的那些秘辛。”
李神俊頓了一頓,相似在整理思路,隨后說道,
“此事可能還需從太武帝那一朝說起。
太武帝拓跋佛貍伐晚年,嗣爭甚烈。
(拓跋佛貍伐既拓跋燾。但是筆者認為用鮮卑姓就應該配鮮卑名,用漢姓配漢名才正確。后同。)
閹人宗愛謀劃弒君變天,時太子拓跋天真雖早有所察,但苦于無力反抗。
小龍王的大伯,也就是拓跋鐘馗的長兄拓跋吐萬,由于長相酷似天真太子,秘密入朝為太子影侍,以備不測。
因為涉及嗣爭,太子舍人將此事安排得極為隱秘,連太武帝也并不知曉。
其后宗愛果然逆亂,構陷太子,使之下獄問斬。
不過太武帝并非昏聵之君,總覺得太子謀反事有蹊蹺,
暗中查訪,得知太子遭人構陷,大為懊悔。
此時又有傳言太子實已被救出,出家為達阇(高僧意也),
這才有人挖出了真假太子的內幕。
只不過那位拓跋達阇既不承認自己是真太子,也不肯承認自己是拓跋吐萬,
只是拿出一道太子遺書,言明其長子一直受到保護,可立為太孫。
這名太孫,也就是后來的文成帝拓跋烏雷。
以烏雷生年計,當為太子十二歲授妊,十三歲得子,
因此很多人都認為這烏雷應是拓跋吐萬代為捉刀,留下的子嗣。
但是太武帝當時為了不讓皇位旁落宗愛一黨,竟硬生生認下了這個太孫。
文成帝登基之路并不順利,宗愛連弒兩君,欺烏雷年幼,立其為新君。
可他卻沒料到幼帝身后竟還有拓跋達阇的謀劃,
而拓跋達阇手中似乎另有一支秘部,竟以雷霆手段除掉宗愛一黨。
是時文成帝準備接那位拓跋達阇回朝,認歸太上皇。
結果那位達阇抵死不認出自拓跋宗門,
反而說自己是太武帝的妹妹,武威長公主的子嗣,俗姓李,名熙。
最莫名奇妙的是,也不知是誰動用了關系,竟然說動李玄都將李熙的名字填在了我隴西李氏的家譜里,稱其父為李重耳,以字行。
可是武威長公主當時的夫君明明是趙郡李氏的李蓋,未聞有字重耳。
趙郡李氏當時并非士族豪門,譜系殘缺,
這其中的破綻,對于別人或許很難看破,但是作為隴西李氏嫡支,自然看得明白。
其后的事情就更加神奇了,
先是并無多大功勛的李蓋死后被追封異性王,這等殊榮窮大魏朝野也不見同例。
再是這位自稱李熙的達阇又添新嗣,也就是你們看到那另一道旗幡上的名字——李天賜。
自稱李熙的拓跋達阇皈依佛門,卻將幼子送去了玄都觀歸宗。
文成帝崇佛抑道,但獨獨為了李天賜在中山大修皇家道觀,
又讓李玄都為天賜親自灌頂賜福,賜黃幡,黃木劍,金黃道袍,策天賜太平真人。
才有你們今日看到得如此儀仗。
而這還不算結局。
讓小龍王真正不敢啟齒的那些忌諱還在后面。
自拓跋烏雷以十三歲子的身份橫空出世為繼承魏國大統后,
新的儲君都會在幼年娶入趙郡李氏分支梁國李氏的族女,然后得子成為新的儲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