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王臂傷未愈,他并沒有出手,只是斷了那道士縮回房中的退路,省得被他碰翻一地鐵水煤球,驚了旁人。
慶云一只手卡住那道士脖子,另一只手緊緊拗住了那道士握劍的右臂。
暅之也不含糊,噼噼啪啪就錯開了對方周身關節,隨便找了塊布料塞在那道士口中。
那名中年道士連一點聲息都沒發出來,便已渾身受制,他驚恐地望著諸人,頸上青筋暴起,腮幫不停翕動像是在竭力呼喊。
可是眼前三位小爺哪里能容他分辨?
一路將他像提小雞一樣拎回了小龍王的住處。
三人將那漢子在木椅上綁了個結實,慶云取了那柄鐵劍細瞧。
這柄劍的做工著實無甚可稱,只是那錯金倒還算是用心,雖然用得是簡易的汞熔法,成色卻很均勻。
但是上部的文字和最下面幾排的文字明顯是兩次嵌成,所用金銀比例大相徑庭,色差明顯,頗煞風景。
最讓慶云感覺摸不著頭腦的,還是這劍身的銘文。
正面五十七字:辛亥年七月中記乎獲居臣上祖名意富比垝其兒多加利足尼其兒名弖已加利獲居其兒名多加披次獲居其兒名多沙鬼獲居其兒名半弖比
反面五十八字:其兒名加差披余其兒名乎獲居臣世世為杖刀人首奉事來至今獲加多支鹵大王寺在斯鬼宮時吾左治天下令作此百練利刀記吾奉事根原也
這是什么意思?
慶云看不懂,于是便遞與暅之和元法僧,二人也是一般摸不著頭腦。
暅之大概總結了一下,
“這把劍看上去是新鑄的,因此辛亥年應該就是指得大魏延興元年。”
是年南朝尚在宋,并沒有用齊國年號,所以暅之也只是選用北朝年號分說,
“后面應該是記錄了某個番族世系,大概是這樣吧。”
小龍王單手抄起那柄鐵劍,比在那道人頸間威脅道,
“聽好了!本王摘掉你口中的堵布,你可給本王老實點,否則本王砍死一個無名道士,想來沒人會來追究的。
等會兒兄弟幾個問什么,你老老實實回答,如果耍什么心眼惹爺生氣了。
嗯~你懂的!”
說完這句,他便一劍挑去了那道士口中的布條。
冷風撲面劃過,只把那人嚇得褲襠都滲出了濕痕,哪里還敢叫喊?
小龍王瞥了他一眼,隨意問道,“你叫什么名字?”
“三六九!”
那道士倒是配合,答得很快,但是他望見小龍王的眉毛略挑了挑,忙又補充道,
“阿倍,阿倍。應該是,阿倍三六九。
但是觀里的人,都只叫我三六九。”
“阿倍?這是你的姓氏?”
“是,是。小的祖上,應是倭人。”
慶云忽然插話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