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應是?方才你在報自己姓氏的時候也用了應該是,難道你對自己的出身還有什么疑問不成?”
“家父猿飛,據說是被嵩山的猴子養大的。
他被綦毋道長撿來當學徒,卻從來沒有跟我說過祖上的事情,
直到有一天,我遇到,遇到……”
那道人說道這里,忽然像似有什么顧慮,忽然聽了嘴。
“遇到了蘭若后山的不老比丘尼。”
慶云隨口補充,一副智珠在握的樣子。
“你,你怎么知道?”
“繼續說!有些事情對別人是秘密,對我們未必。
你知道這位公子師承何人么?
華陽先生陶弘景,聽說過沒有?”
慶云為了嚇唬對方,把暅之的老師都抬了出來,后者也只能無奈配合得擺出一副高深莫測的架勢。
“華陽先生?小的生在道觀,自然聽說過,自然聽說。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這,怪不得……
我,我有一次砍柴誤入了少室山腳的林子,認識了高橋尼,發生了一些誤會。”
那中年道人說道這里,兩只腳不自覺的內收,緊張得相互摩擦,
想來當時并非是什么誤會,而是他自己生了些什么歹念,
“我和她起了些沖突,這柄寶劍本是父親的遺物,卻也被她奪了去。
她看過劍身的銘文,雖然那時沒有錯金,字跡并不甚清晰,但她卻能讀懂,還對我嘰里咕嚕說了一堆倭語。
她見我聽不懂,倒也沒有刻意為難,只是告訴我祖上來自倭國,應該是阿倍氏的后人。
我,只是聽她如此說起,所以,也不太確定。”
》》》》》敲黑板時間《《《《《
這節需要講的內容比較長,日磾部的典故我們先放一放,先講講三六九道長手中這柄鐵劍。
日本祖系本來不是本書闡述的重點,應該在系列后續作品中有更詳細的交代。但是這柄鐵劍的出世就在北魏年間,所以一些淵源總還是要交待的。
其實根據劍身銘文,有些讀者已經猜出來,這柄劍就是當今日本國寶,稻荷山古墳出土金錯銘鐵劍。墓主疑為阿倍氏先人。阿倍,是根據發音的轉寫,現代轉寫法為安倍。安倍在日本絕對屬于古老姓氏,這里不是有意要扯某人出來,不過三六九這個梗,沒學過珠算九歸口訣那是琢磨不出來的。
言歸正傳,關于鐵劍銘文解,日本有學者試解,但都解個含糊大概。這是他們有意為之,以含糊祖源。其實日本自己的歷史寫得特別清楚。
日本天皇自神武以下欠史八代,這八代真的欠史嗎?不欠,欠史八代的幾位天皇,都來自一個叫和珥氏的氏族。關于和珥氏的歷史,本作從簡,根據立命館大學古代史學者山尾幸久的專著《日本古代王權形成論》,這是一個有著太陽崇拜的朝鮮渡來鍛冶家族。其后代春日氏,歷代為天皇(倭王)杖刀人首(持杖,刀人的首領,相當于大將軍)。古高橋氏,阿倍氏,小野氏等名族也是和珥氏的分支。
接下來是筆者個人觀點。和珥(わにう)這個寫法,出自擬音轉寫,和珥為常用轉寫,此外還有和邇,丸邇,丸等幾種不同寫法。“わ”是,和、倭的本字,“に”在日語中是個介詞,是來到的意思。わに的一種解讀是“來到倭的”,う音“武”。和珥氏可能是一支經朝鮮渡去日本的武氏后人,符合這一特點的,就是中原武氏本支,商王武丁所傳的武氏。殷人出關入朝鮮是箕子國時期的事情。當然,僅憑這一點比較牽強,我們還要看日本自家的記載。早期和珥氏宗支子弟名字里都會以武字開頭,比如,四道將軍中的武渟川,被和珥氏奉為鼻祖的武振熊,名字都非同尋常的漢風是不是?可能就是由于武字在日文的訓讀有了變化,才出現了和珥(徙倭武氏)武振熊這樣用以溯源的帶前綴稱呼。此外,和珥氏的封地叫做武射郡,屬于今日山武市。和珥二字現代轉寫是一個“丸”字,這個字在日文中的寓意,現在大家都應該很清晰,與武道的關系可謂曖昧,這種別解的文化背景會不會也與此有關呢?還有,和珥氏后人淡海三船真人(淡海氏出小野氏,小野氏出春日氏,春日氏出和珥氏)給早期天皇上漢風謚號的時候,初代天皇謚神武,希望也不只是巧合。
討論這個和珥氏和三六九手中鐵劍有什么關系?因為鐵劍家譜上輩分最高的那個名字——意富比垝,被比定為大彥命王子,這個結論在日本學術界已經基本成為定論。前文有講過,“命”是稱呼詞。意富比垝是百濟語轉音,意富意為大,比垝今作彥,《日本書記》中曾出現多處以比垝,比跪為名的人物,今譯法同。這個大彥命皇子,就是和珥氏的族裔,也是之前提到的武渟川將軍之父。
寫到這里感覺把內容放在一節可能寫不下,至于鐵劍后面的名字詳解溯源以及這一支大彥命子孫為何會和嵩山有關聯,我們留到下一章在展開。這里我只做一點最后的澄清,是不是筆者認為日本天皇姓氏為武氏?當然不是!首先,日本從古俗,天子無氏,以國稱之,和珥氏的族人做了倭王便也不能稱本家姓氏。一定要稱,先稱國名(今為“日本”,古為“倭”,“大和”),再稱稱號(今為“天皇”,古稱“大王”,“大君”),如有需要,最后冠名。這規矩不是日本人定出來的,而是中國先秦老習俗。其次,萬世一系,那是一種信仰,并不是真的。讀完本系列,你不會再相信這個。在本作中筆者的主要推斷,只關乎欠史八代及以上諸王,他們有很大可能是武氏后裔,或者至少也是日本史書自稱的和珥氏族人。